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在听到有了朱栩的消息后,表情各异,纷纷低声交头接耳起来。
“没想到六殿下竟然还活着,真是吉人自有天象。”
“也不知道六殿下失踪这么多年,是怎么生存的,肯定是吃了不少的苦。”
“总算有了六殿下的消息,可喜可贺。”
朱元璋坐在最高位,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里乐开了花,可不就是可喜可贺嘛。
这么多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也不枉他投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寻得朱栩的下落。
左丞相胡惟庸看了一眼四周,见大家都在讨论,立刻站了出来,施了一礼:
“皇恩浩荡,武王失踪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找到了人,实乃天佑我大明。
皇上,微臣建议,直接派出盛大的使团前往所谓的震旦国把武王殿下接回来,一来显示皇上的龙威,大明的底蕴,二来,还可以彰显出皇上对武王殿下的重视,让震旦国不会有什么宵小之心!”
胡惟庸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一时之间,所有议论的人都抬头看了过去。
“臣附议,丞相大人说的对,我们应该派出盛大的使团把武王殿下接回来。”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大殿上的众臣纷纷出列,赞同胡惟庸的提议。
“韩国公,你认为呢?”
朱元璋听到胡惟庸的提议后,很是开心,胡惟庸说的这些,简直就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微臣复议!
李善长说完之后便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安安静静的当一个小透明。
他跟其他大臣们不同,早就看出来了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
想着从毛骧那里得到的消息,朱元璋心里更加期待,盼望着使团赶紧进京,可以更快的从使团那里知道朱栩的更多消息。
“既然已经有了武王的消息,那常将军应该也有消息了,毕竟常将军当时是和武王一起失踪的。”
蓝玉站在下面,听到有关武王的消息后,整个人激动不已。
那时候他们一起和常遇春领兵打仗,交情自然是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
在知道常遇春和武王一起失踪以后,他难受的喝了几大坛酒。
哪怕这么多年都没有常遇春的消息,他也会偶尔梦到和常遇春一起打仗的时光。
“常将军肯定还活着,就是不知道在外面,和武王俩人受了多少的苦。”
“小看常将军和武王了吧?!
常将军一直行军打仗,什么磨难没见过?!
还有武王,从小就跟在常将军身后历练,我相信他们两个,绝对不会是那怕苦的人!”
“都怪那些元狗鞑子,要不是他们,常将军和武王何至于流落在外这么多年?!”
“奶奶的,幸好当初把元狗给灭了,不然都难以消除我心头之恨!!!”
以蓝玉为首的武将义愤填膺的大骂着,恨不得把那些元狗势力的祖宗十八代给全问候了一遍!
朱元璋并没有制止大家的讨论,坐在那里安静的听着,脸上高深莫测。
灭元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哪怕他现在已经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是对于残元势力,也是深恶痛绝的。
如果不是因为当初元廷欺压他们,让他们连饭都混不上一口,他也不至于到最后去参军起义。
“丞相大人还真是高见,这样绝对能够震慑住震旦国!”
“武王和常将军失踪这么多年,总算有消息了,我们一定得体体面面的把他们给接回来。”
看着文臣和胡惟庸说着恭维的话,朱元璋的眉间闪过一丝不耐,不过他向来心思深沉,并没有表现出来。
自从封了胡惟庸左丞相之位后,胡惟庸的作为是越来越胆大,越来越目中无人,很多事情,都已经在挑战他的底线。
要不是因为时机不够成熟,他肯定是要罢免胡惟庸的。
现在,就让胡惟庸继续嘚瑟下去吧,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胡惟庸,你可别让咱失望啊!!!
朱元璋在心里冷冷的想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太子朱标。
虽然刚才胡惟庸的提议确实说到了他们的心里,但是看到众臣围在胡惟庸的面前,朱标的心里还是掀起了一层涟漪。
胡惟庸这个丞相地位,俨然已经渐渐超过了他这个太子的位置,而胡惟庸本人,却完全没有任何收敛的趋势。
奈何父皇又对胡惟庸如此重用,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善长虽然站在那里充当透明人,但实则一直在暗中观察朱元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