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大成的周鹤,离开茅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师父的介绍信去了北京。
找了道教协会的人帮忙,补考了文化课,作为插班生进入了北大考古系。
他很清楚,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找不到雮尘珠的。
没有头绪的去找,也只会成为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浪费时间。
想要寻找雮尘珠的相关线索,最好的办法,还是得依靠国家的力量。
首先国家手底下有大量的相关人才,某一领域沉浸几十年的大佬,比比皆是;除此以外,国家掌握的绝密信息与资料,也是不可想象的。
进入考古系,不仅能结识相关的大佬,还能够掌握相关的讯息。
至少,对于专业课程。
例如地理,历史、民俗文化、各种野史传说等等,说不准对寻找雮尘珠有用。
很多野路子的散盗,都是靠着从别人口中打探的消息,从而判断当地是否存在大墓。
在行话中,这叫“捡舌漏”。
也就是,“望、闻、问、切”中的“问”。
在茅山学习五年,不仅武艺大成,也通过学习茅山道术,又再度补齐了搬山秘术。
不过对于专业技艺以及知识储备,累积,他是远远不足的。
考古,或者说盗墓,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至少,要能够找到地下埋藏的古墓。
挖出来是之后的事情,在挖之前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地底下埋藏的墓葬。
而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只有在考古系能够学到。
为此,他充分发挥了上辈子的“牛马”精神,把“卷”贯彻到底,用了一年时间学完了其他学子,需要学四年的知识,提前毕业。
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北大。
而这一年的充电学习,对周鹤而言获益匪浅。
对于南北方的水土问题,他已然了解。
绝不会闹出拿着洛阳铲去南方探土的笑话。
北方水土深厚,地下水深,土层清晰;洛阳铲一铲子下去,带出的泥层,可以清楚的探明土层的地质情况。
如果带出的土层有黑的,就说明地底下有被焚烧后的东西。
如果带出了木质的一些东西,或者砖,瓦等零碎的东西,也能够作为一个判断依据。
行话来讲,这叫“文化层”。
而南方水土层浅,就不适合用洛阳铲了,一铲子捣下去,很容易挖到地下水,带出的全都是泥。看不出土里的地质结构,也判断不了文化层。
在学到这些知识以前,周鹤一直以为,洛阳铲可以全国通用呢!
……
提前毕业的周鹤,他的天分,让考古系的老师们为之赞赏。
纷纷劝说周鹤继续深造。
只不过,即便周鹤愿意,但他身上的诅咒可不愿意。
为此他拒绝了深造的要求,也委婉的拒绝了考古局的邀请。
把自己的难言之隐如实相告,引起了广泛的同情,也让相关的大佬们开始注意,与雮尘珠有关的信息与线索。
不仅考古局的档案资料库,对他开放,供他查阅资料。
还把他挂靠在考古局名下,让他外出寻找与雮尘珠相关的线索时,可以凭借考古局的介绍信与证件,寻求当地政府或者驻军的帮助。
这一举动,为周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至少,他外出寻找古墓时,不用偷偷摸摸的去找。
周鹤也因此成了一名自由探险家。
虽然扎格拉玛一族,仅剩他一根独苗。
但数千年的传承,族内还是留有一些家底的。
凭借这些家底,周鹤不需要为衣食住行而发愁,只需要做好准备,备齐外出的物资,安心寻找雮尘珠就好。
凭借族中的资料记载,以及对于前世剧情的零星碎片。
周鹤多次进入雪域高原,深入昆仑冰川。
还真就让他找到了相关的线索。
在昆仑冰川,他意外找到了一座九层妖楼。
根据山壁上镌刻的文字,壁画等线索,还真的让他连蒙带猜,找到了有关雮尘珠来历的相关线索。
至少确定,雮尘珠与传说中的魔国,存在着极大的关系。
他根据自己找到的线索,族内的传承以及零散的前世记忆,还有藏地天授唱诗人口中所传唱的诗篇,还原了雮尘珠与魔国之间的关系。
但是线索,也至此中断。
迫不得已,又只能把目光看向中原。
族内清楚的记载,扎格拉玛族在宋代意外发现了,商王武丁留下的青铜鼎。
在这青铜鼎上,扎格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