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用命。”扶苏恭敬地回答。
嬴政环视四周,看着遍地的匈奴尸体和残破的战旗,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此行并非为了追击残敌,而是为了犒赏三军,鼓舞士气。
百余辆满载御酒的马车缓缓驶入军营,这是嬴政特意从咸阳带来的,犒赏规格甚至高于灭国大战。
夜幕降临,阴山脚下燃起了熊熊篝火。
三十万秦军将士,每人手中一支火把,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
嬴政站在高台上,俯视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豪情万丈。
“将士们!”他高声喊道,声音在夜空中回荡。
“此番北伐,我大秦将士浴血奋战,终于将匈奴驱逐出境,保我边疆安宁!朕心甚慰!”
将士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大秦万岁!”
嬴政继续说道:“匈奴乃我大秦的心腹大患,此次虽将其重创,但难保其不会卷土重来。为了彻底解决边患,朕决定……”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修筑长城!”
“修长城!修长城!”三十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天地。
他们知道,只有修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墙,才能真正抵御匈奴的入侵,保卫家园的安宁。
嬴政看着群情激昂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自信。他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秦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火光映照着嬴政的脸庞,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他环顾四周,突然注意到蒙恬的神情有些异样。
“蒙恬,”嬴政低声问道,“你似乎有话要说?”
蒙恬上前一步,欲言又止……
蒙恬抱拳道:“陛下,臣忧心匈奴残部北逃后会卷土重来,臣请命率军追击,将其彻底剿灭!”
次日,天刚蒙蒙亮,嬴政便在临时搭建的幕府中听取蒙恬、扶苏、辛胜和章邯的军情禀报。
扶苏主动请缨:“父皇,儿臣未能生擒头曼,请父皇责罚!”嬴政摆了摆手:“此战你率军突袭,功大于过,功过相抵。”
嬴政环视众将,沉声道:“此番北伐,重创匈奴,朕与诸卿议定五件大事。”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其一,明年惊蛰,朕将再次御驾亲征,彻底扫平匈奴残部!其二,征调民夫,修筑长城,抵御胡人南下!其三,于河套以北设郡县,移民实边!其四,迁徙内地百姓至北河,充实边疆!其五,修筑九原直道,连接云中、九原,以利交通!”众将领命,齐声称诺。
夜深了,嬴政屏退左右,只留下蒙恬一人。“蒙卿,”嬴政的声音低沉下来,“朕在咸阳遇刺……”
蒙恬闻言,心头一震,急忙跪倒:“陛下遇刺?臣万死!”嬴政虚扶起他:“朕无恙,只是……”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刺客剑术高超,剑上淬了剧毒,若非桓砾拼死相护,后果不堪设想。”
“竟有此事!”蒙恬额上渗出冷汗,“可曾抓到刺客?”
嬴政摇了摇头:“咸阳城戒严三日,大索全城,却一无所获。刺客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他的语气愈发凝重,“朕怀疑,此事并非寻常盗匪所为。”
“陛下的意思是……”蒙恬试探着问道。
“朕在剑伤上发现了六国旧贵族常用的毒药,”嬴政眼中寒意更甚,“朕怀疑,这是六国残余势力妄图复辟的阴谋!”
蒙恬恍然大悟,握紧拳头:“臣这就派人彻查此事!”
“不必,”嬴政抬手阻止,“扶苏和张苍已秘密南下,追查此事。朕相信,他们会给朕一个交代。”
他走到幕府门口,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朕此次北伐,虽重创匈奴,却也让一些宵小之辈看到了机会。他们以为朕老了,软弱了,可以任人宰割了!”
嬴政猛地转身,目光如炬:“朕要让他们知道,朕依旧是那个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几日后,一纸诏书传遍咸阳:开春惊蛰日,皇帝将在章台宫举行大朝会。
消息一出,咸阳城内顿时议论纷纷。
惊蛰日举行大朝会,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百姓们纷纷猜测皇帝的用意,有人说皇帝要论功行赏,有人说皇帝要颁布新政,更有人说皇帝身体抱恙,要册立太子……
市井之中,小贩们一边叫卖,一边窃窃私语:“听说了吗?皇帝要在惊蛰日举行大朝会!”
“可不是嘛!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也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听说,皇帝这次遇刺,伤得不轻……”
“嘘!小声点!这话可不能乱说!”
咸阳宫中,李斯看着手中的诏书,眉头紧锁。
他走到嬴政的寝宫外,低声禀报:“陛下,大朝会的各项事宜已安排妥当。”
嬴政的声音从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