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0章 惊蛰朝会起争端,郡县诸侯再争辩 (1/2)

惊蛰的晨曦透过雕梁画栋,洒落在咸阳宫巍峨的大殿之上。

百官肃立,气氛凝重,等待着皇帝的驾临。

嬴政在赵高和李斯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大殿,龙袍加身,却难掩他眉宇间的疲态。

不少朝臣心中暗惊,皇帝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大朝会按预定的程式进行,博士们轮流诵读歌功颂德的辞赋,赞颂秦朝的功业,皇帝的圣明。

孔鲋端坐一旁,面色平静,似对这些颂辞不以为意。

周青臣偷偷观察着孔鲋的反应,见他无动于衷,心中暗自着急。

待到博士们诵读完毕,周青臣突然起身,高声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嬴政微微颔首,示意他说下去。

“陛下圣明,秦朝一统天下,乃千古未有之功业。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秦政之完善,可见一斑。然市井之中,却有人妄议朝政,诽谤陛下,此乃大不敬之举!臣以为,陛下威德高远,无需理会这些无稽之谈!”周青臣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点头道:“周卿家所言极是。”殿内群臣也纷纷附和,高呼“陛下圣明”。

然而,就在此时,淳于越却站了出来,厉声喝道:“周青臣!你这是面谀之辞,蛊惑君上!你置王道于何地?你置天下百姓于何地?!”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瞬间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氛围。

“淳于越,你这是何意?!”周青臣脸色一变,怒视着淳于越。

淳于越冷哼一声,转向嬴政,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周青臣之言,实乃误国之言!他只知歌功颂德,却不知反思秦政之弊端!郡县制之争,至今未有定论,如今六国遗民蠢蠢欲动,正是因为郡县制动摇了他们的根基!臣请陛下三思,效法三代,推恩封地,重建诸侯,以安天下!”

淳于越的话如同石破天惊,在大殿中引起一片哗然。

群臣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淳于越,有人反对,一时间,大殿内乱成一团。

嬴政面色阴沉,一言不发,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扶苏身上……扶苏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

嬴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威严:“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一发话,原本有些骚乱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

几个博士率先站了出来,指着周青臣的鼻子,高声说道:“周青臣歌功颂德,不思进取,蛊惑圣听,实乃不忠之罪!请陛下治罪!”

姚贾站了出来,不紧不慢地走到大殿中央,朝着嬴政拱手道:“陛下,秦律有云,‘诽谤者族’,周青臣所言虽有不妥之处,但罪不至族。况且,言论自由乃是我大秦立国之本,若因言获罪,恐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姚贾一番话,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说得那些博士们哑口无言,只得悻悻然退回原位。

淳于越见此,再次站了出来,高声道:“陛下,郡县制之弊端日益显现,六国遗民怨声载道。臣恳请陛下效法三代,推恩封地,重建诸侯,以安天下!”他话音刚落,二十余名博士纷纷附议,高呼:“臣等附议!”

顿弱冷笑一声,站出来指着淳于越说道:“淳于博士,你这是在为诸侯制张目!你与山东那些老世族复辟势力沆瀣一气,居心叵测!”

淳于越脸色一变,厉声道:“顿弱,你血口喷人!我一心为国,何来私心?!”博士们也纷纷群起声援淳于越,一时间,大殿内再次乱成一团。

就在这时,扶苏站了出来,他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朗声道:“父皇,儿臣有本奏!”他将竹简呈递给嬴政,嬴政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项氏在泗水郡大肆兼并田产,逼迫百姓卖儿鬻女!张氏强占陈胜良田,逼得陈胜走投无路!……”扶苏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博士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脸色苍白,再也说不出话来。

而其他大臣们也听得心惊肉跳,他们没想到,六国老世族竟然在暗中进行如此可怕的复辟阴谋。

冯去疾轻咳一声,上前一步……

冯去疾轻咳一声,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淳于博士所言略有不妥。六国大贵族迁入咸阳者,不过十之二三,其余大多逃亡藏匿,流落民间。长公子所言之事,臣以为当交由廷尉府彻查,而非以偏概全,将所有六国遗民都视为复辟逆党。”

淳于越还想再辩,却被孔鲋抬手制止。

孔鲋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惊蛰朝会,当议天下大事,如今却为此等细枝末节争执不下,实非正道。长公子所奏之事,固然重要,但臣以为,当交由廷尉府勘审,查明真相,方能定夺。至于郡县制与诸侯制之争,由来已久,今日亦非辩论之时。臣等儒家博士,虽主张诸侯制,却与六国贵族复辟之念截然不同。我等所求,乃是以礼乐教化万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