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晨钟响彻,悠扬的钟声传入嬴政耳中,却如惊雷般炸裂在他心头。
他猛地想起今日乃是祭祀先祖的日子,盛怒之下竟耽搁了时辰。
他挥了挥手,疲惫地揉着额角,“蒙毅,随朕去北阪。”
扶苏步履沉重地走出了宫门,翻身上马。
他回眸望了一眼巍峨的咸阳宫,心中五味杂陈。
父皇的震怒,儒生的命运,大秦的未来,种种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
出了咸阳城,行至北阪,扶苏勒住缰绳,再次回头望向皇城。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在晨曦中熠熠生辉,仿佛象征着大秦的无上荣耀。
可就在这荣耀之下,却掩藏着多少无奈与悲哀。
他想起父皇的怒容,想起那些被捕的儒生,想起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的绝望。
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紧紧地咬着嘴唇,不让哭声发出,但肩膀却止不住地颤抖。
他深知自己不该顶撞父皇,不该在如此敏感的时刻激怒他。
可他更清楚,若不谏言,便是对大秦,对父皇的另一种不忠。
“父皇……”扶苏在心中默默地呼唤着,他多想回到父皇身边,解释自己的苦衷,求得他的原谅。
可他知道,这一切都已不可能。
九原苦寒,此去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土。
他只能将这份思念与愧疚深埋心底,化作前行的动力。
忽地,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扶苏连忙擦干眼泪,转头望去。
只见两骑飞驰而来,马上之人正是冯劫与姚贾。
他们神色匆匆,似乎有什么紧急之事。
冯劫勒住马,对着扶苏拱了拱手,“公子,陛下口谕,命我二人即刻前往骊山。”
姚贾补充道:“骊山刑场,已备妥当。”
扶苏心中一凛,一股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备妥当……是指……”
冯劫与姚贾交换了一个眼神,姚贾低声道:“四百六十七名儒生……”
姚贾的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皆已到场。”
扶苏只觉眼前一黑,险些从马上跌落。
四百六十七条人命,就这样葬送在骊山脚下。
他无力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翻涌的情绪。
骊山刑场,阴云密布。
四百六十七名儒生被捆绑着,跪在挖好的深坑前。
他们面色苍白,却眼神坚定,没有哭喊,没有求饶,只有低沉的吟诵声在山谷间回荡。
冯劫和姚贾身着官服,神情肃穆地站在一旁,监督着行刑。
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将儒生推入坑中。
泥土飞扬,掩埋了那些曾经充满智慧和理想的面孔。
咸阳城内,皇帝坑儒的消息迅速传开,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恐惧,有人不解,有人愤怒。
几日后,一纸诏书从咸阳宫传遍天下。
诏书中,皇帝历数儒生之罪,控诉他们蛊惑人心,散布谣言,阻碍大秦一统大业。
诏书的最后,皇帝言辞犀利地警告天下人,胆敢妄议朝政者,杀无赦!
诏书一出,天下震动。
六国贵族人人自危,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力,更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
夜幕降临,一颗赤红色的星辰出现在东方苍龙七宿的中心——心宿,这就是罕见的荧惑守心天象。
心宿代表帝王,荧惑,即火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象征着战乱、死亡和帝王的更替。
咸阳宫中,嬴政站在高台上,仰望着这颗诡异的星辰,眼中闪过一丝不安。
“陛下,”赵高悄无声息地走到嬴政身后,低声说道,“星象师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