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洛阳乱葬起风波,秦王盛怒终回车 (1/2)

西门老总事劝阻不及,只得备车,一路护送吕不韦前往洛阳。昔日声名赫赫的文信侯,如今形单影只,令人唏嘘。

抵达洛阳的吕不韦,并未如预想般冷清。

洛阳令蔡泽率城中父老乡绅出城十里相迎,更有不少宾客远道而来,为其接风洗尘。

吕不韦心中五味杂陈,面上却强作镇定。

接风宴上,宾客满座,觥筹交错。

六国使臣假意吊唁,实则试探,言语间暗示若吕不韦愿意,他们可保其在六国任相,尊荣更胜往昔。

吕不韦听罢,苦笑一声,婉言谢绝。

他明白,这不过是些镜花水月,他已无心恋栈权位。

酒过三巡,忽有快马来报,呈上秦王王书。

王书言辞严厉,斥责吕不韦擅权乱政,祸乱宫闱,着令其举家迁徙巴蜀。

众人闻言哗然,吕不韦却面色平静,接过王书,只淡淡说了句:“臣,遵旨。”

是夜,吕不韦独自一人在房中,取出早已备好的鸩酒,一饮而尽。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消息传出,洛阳震动。

奔丧者络绎不绝,有各国使臣、商贾巨富、昔日门客,甚至还有不少普通百姓。

他们聚在吕不韦府邸外,悲戚之声不绝于耳。

三川郡守奉秦王之命,前来料理后事,却对丧礼诸多限制,引得众人不满。

“文信侯一生功绩,岂容如此草率处置!”一位老者捶胸顿足,悲愤交加。

“秦王如此刻薄寡恩,就不怕寒了天下人心吗?”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

蔡泽上前劝解,却也无济于事,气氛愈发紧张。夜深了,人群却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反而越聚越多。

忽然,有人提议:“我等不如……将侯爷……”他压低声音,说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周围的人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都露出了异样的光芒……

夜色更深,寒意侵人,却浇不灭众人心中燃烧的怒火。窃葬的提议如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干柴烈火。

“好!我等便为侯爷尽最后一份力!”先前提议的老者率先响应,声音嘶哑却坚定。

蔡泽面露难色,劝道:“诸位三思,此事若被秦王知晓……”

“怕什么!”一位壮汉打断了他,“文信侯辅佐秦王多年,如今落得如此下场,秦王不念旧情,我等岂能袖手旁观!”

众人纷纷附和,窃葬的计划迅速敲定。

吕府上下,从管家到仆役,无不感念吕不韦昔日的恩德,此刻皆愿冒风险助其入土安息。

他们与奔丧的宾客、门客们秘密商议,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有人负责筹备棺木寿衣,有人负责联络城外相熟的工匠,有人负责打探城门守卫的换岗时间,还有人负责散布消息,混淆视听。

“城外北邙山,风水极佳,是块福地,侯爷葬在那里,定能安息。”一位精通风水的门客提议。

“好,就选北邙山!”众人一致同意。

三川郡守依旧按照秦王的旨意,限制丧礼规模,并派人严密监视吕府,殊不知,这一切都在众人的掌控之中。

吕府内,吕不韦的遗体已被小心地换上寿衣,安置在新的棺木中。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时机成熟。

子时将近,城门守卫换岗的空隙,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出洛阳城,朝着北邙山的方向而去。

马车上,几位壮汉护送着吕不韦的棺木,神情肃穆。

蔡泽站在城门口,望着远去的马车,长叹一声:“侯爷,一路走好……”

城内,另一辆马车悄然驶入吕府,车上装载的,是一具与吕不韦身形相似的空棺。

翌日清晨,三川郡守前来查验,见棺木尚在,并未起疑。他命人将棺木抬出,准备按照秦王的旨意草草下葬。

就在这时,一位门客突然高喊:“侯爷显灵了!侯爷已被迎回卫国安葬!”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门客话音未落,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骚动。

奔丧的宾客们纷纷“证实”此事,言之凿凿地描述着卫国使臣如何连夜赶到,如何隆重地将吕不韦的灵柩迎回故土。

三川郡守听得一头雾水,又惊又疑。

他连忙派人去查,却发现城门守卫对卫国使臣一事毫无印象。

郡守心中疑惑更甚,却又不敢怠慢,只得将此事上报朝廷。

北邙山上,新坟茔立,冷风萧瑟。

参与窃葬的众人神情凝重,朝着坟茔深深一拜。

蔡泽望着新坟,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场骗局瞒不了多久,但至少,他们为吕不韦尽了最后一份力。

消息传到咸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