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治水朝会乾坤定,秦王擢才展宏猷 (1/2)

泾水河畔,嬉闹声渐息。

嬴政率先上岸,李斯早已备好干净衣物和热汤饭食。

众人换上干爽的衣衫,围坐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享用着简单的饭菜。

气氛轻松,仿佛刚才的嬉水玩闹洗去了连日来的疲惫和压力。

待众人吃喝完毕,李斯起身,向嬴政拱手道:“陛下,臣斗胆,能否继续商议河渠工期之事?”

嬴政放下手中的碗筷,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今日朕与诸位同游泾水,并非玩乐,而是想让大家放松身心,重新权衡这河渠之事。”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诚然,这泾水瓠口段工程艰巨,但朕以为,工期并非不可提前。”

帐篷内一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嬴政身上。郑国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嬴政站起身来,走到一张铺着地图的案几前,指着泾水瓠口段说道:“朕近日巡视工地,发现河渠虽难,但只要按照法度和图样施工,速度快,反倒是好事。诸位皆是治水良才,当知晓其中道理。”

李斯赞同道:“陛下明断!河渠工程,最忌反复修改,延误工期。如今既已定下方案,便当雷厉风行,一鼓作气完成!”

郑国也附和道:“李丞所言极是!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说道:“然则,这工期提前,并非易事……”他走到帐篷门口,望着远处的泾水,语气低沉,“如今正值春耕时节,关中之地却因治水而耽误农时,夏种无望……”

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关中百姓怨声载道,朕心甚忧。更为棘手的是,山东六国虎视眈眈,若我秦国因治水而国力衰弱,六国合纵攻秦,后果不堪设想!”

帐篷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众人这才明白,秦王今日之举并非单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这关乎秦国命运的河渠工程。

李涣眉头紧锁,低声道:“陛下所虑甚是,如今我秦国可谓内忧外患,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一阵沉默后,下邽县令毕元突然站起身来,撩起袍服,跪倒在地,高声道:“陛下!臣毕元,代表受益二十三县百姓,请命死战泾水!我等愿结成决水轻兵,日夜赶工,不胜不归!”

毕元慷慨激昂之言,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斗志。

一位位县令和工将军纷纷起身,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臣等愿效死命,死战泾水!”

嬴政看着眼前这群忠心耿耿的臣子,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诸位爱卿之心,朕已明了。然则,治水并非一味蛮干,更需讲究法度。朕意,需议个法程出来……”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郑国和李斯,深深一躬,“此事,还需仰仗二位……”

郑国连忙起身,扶住嬴政,激动地说道:“陛下折煞臣等!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他略一沉吟,开口道,“只是,如今这治水工程,却有一大难处……”

郑国拱手道:“禀陛下,如今这治水工程,却有一大难处——大匠乏人。臣虽略通水利,然则泾水瓠口凶险难测,非经验丰富之大匠难以胜任。如今关中良匠,多被征调修筑驰道、长城,一时之间,竟寻不到合适人选。”

嬴政剑眉微蹙,沉吟片刻,道:“大匠之事,朕早有筹谋。”他转向王绾,“长史,你且将预备诸事禀报与诸位爱卿。”

王绾应声而出,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朗声宣读:“奉陛下谕旨,为泾水河渠署谋划三件事:一,遣使前往巴蜀,招募熟悉水性的巴人船工与匠人;二,诏令雍城、栎阳等地,抽调部分修筑驰道与长城的良匠;三,于咸阳城中张榜招贤,凡有治水经验者,皆可应募。”

王绾话音刚落,帐内众人皆面露喜色。

郑国抚掌赞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匠人不足之困,可解矣。”他略一沉吟,又道:“陛下,臣尚有一事相求。巴郡丞李涣,精通水利,且熟悉巴蜀地形,臣斗胆恳请陛下,将李大人留下,襄助臣等治水。”

嬴政看向李涣,见他虽衣着简朴,却器宇轩昂,目光炯炯,便颔首道:“准奏。李卿,你便留下,与郑国同理泾水河渠之事。”

李涣当即出列,拜谢道:“臣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襄助郑令,早日完成泾水工程。”

郑国见秦王应允,心中大喜,正要上前与李涣商议具体事宜,却见李涣迈步走向自己,神情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走到郑国面前,停下了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郑国的脸庞……

李涣走到郑国面前,拱手一拜,声音竟有些哽咽:“郑兄,别来无恙!”郑国先是一愣,随即瞪大了眼睛,一把扶住李涣,难以置信道:“李…李涣贤弟?真的是你?”李涣重重点头,眼眶微红:“正是愚弟!当年一别,不想竟在此处重逢!”二人相拥大笑,一时感慨万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