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章想要革新,可能会死 (1/2)

“老贵族…新贵族…”

承华殿所属的东殿内,赵玄沉思着。

老贵族拥有独自的封地,交三成税收,七成留自己,相当一个小王国。

新贵族则没有封地,但是,拥有大量的良田,不用交税。

“是否需要臣,为王上排忧解难?”

尉缭请示道。

“尉卿你认为,该从军事方面入手,还是经济方面入手?”

赵玄抬起头。

“大赵的军力尚可,不输于秦国,一时半会不用急,先从经济方面入手。”

尉缭稍作思索。

“经济方面,涉及到内部的问题,会有许多的阻力。”

未了,后面补充了一句。

“光是老贵族的封地,组成的实力足够抗衡寡人。”

赵玄已经在为革新做准备。

之前的集权,包括即将收回辅臣的权力,都是为了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

但是,面临的阻力会非常大,大到让人失去革新的打算。

“是啊,各国都说暴秦,其实都想和对方一样。”

有例子在前,尉缭深有体会。

为楚国变法的吴起,为大赵变法的赵武灵王,为大秦变法的商鞅,哪个死得不惨?

“人人说暴秦暴秦,人人都想成为他!”

所以,并非各国不想效仿军功制,而是无法推动革新。

“既是如此,尉卿你退出还来得及,这大赵,寡人必定要革新!”

赵玄的态度从未变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与其当末代君王,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从跟随王上的那一天起,这条命,就是王上你的。”

尉缭毫不犹豫的表明。

“好,你我君臣共商革新,振兴大赵。”

臣子不退出,赵玄欢迎至极。

“我们可以从老贵族身上,先动手,他们有独自封地,整整七成税收留给自己。”

“并私养人数不少的军队,先听封地调遣,才轮到听君王的。”

尉缭开始分析起来。

“正因如此,需要军队护航,以强力镇压反抗的封地。”

赵玄收拢兵权,就是这个原因。

没兵权就是待宰的羔羊,反之,做什么事都有底气。

“讨伐燕国的战事结束,王上就有了南北禁军,新原城防军…”

“以及东面地方军的效忠,差不多有十万的将士。”

尉缭粗略的计算了一下。

“你算漏了,还有李卿的边军,十万之多的劲旅。”

赵玄是最有底的。

“这李卿,可以放心的重用。”

历史里的李牧,但凡有点心思,早归顺大秦了,最后还是死于离间计。

并且,由于长期远离朝堂,并不属于哪一方势力。

“对对,李将军不是老贵族,也不是新贵族,军队里的后起之秀。”

尉缭不由一喜。

这阵子,君王展现出的手腕,已经获得李将军的认可。

“即便二十万军队,还是不够稳,至少也得八成。”

“唯有如此,内部才会稳定,避免形成长期的混乱。”

赵玄要的是压倒性优势。

“以这样的军力,对付老贵族,相当的充分了。”

尉缭倒是满足了。

“规划和大秦军功制,类似的制度,把绝大多数军队,绑上寡人的战车。”

赵玄敲击着手指。

“募兵制…军户制…世兵制…”

这一制度,他还没想好用什么,只是有许多的参考。

至于为什么不照搬军功制,时间上不会等他,祖龙也不会等他发育起来。

“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尉缭顿了下来。

“有话但讲无妨。”

君臣俩可能都会死,没什么不能说的,赵玄摆了一摆手。

“赵武灵王时期的革新,侧重在军事,忽略内部的经济。”

“致使长平一战参惨败,内部有不少封地,税收是全天下垫底!”

尉缭直接便是说道。

“说下去。”

这也是赵玄他想说的,事实如此,一堆烂摊子。

“一旦我们动手,老贵族除了在军事上,进行反抗。”

“还会把在地方上的官吏们,从各个城池撤离,使大赵无法正常运行。”

尉缭接着阐述。

“最后,迫使寡人做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五十二章想要革新,可能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