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为将者,怎可轻率? (1/2)

白起被赐死杜邮亭的时候,桓齮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屯长,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关于铁鹰锐士的事情。

他只知道白起死后,先昭襄王似乎下达了诏命,铁鹰锐士停止选拔。

至于现在大秦军中是否还存在铁鹰锐士,恐怕只有当今大王知道。

毕竟,铁鹰锐士一直都掌握在历代秦王的手中。

微微摇了摇头,桓齮也没去打扰夏澜的训练,转身离开了。

……

让手下的士卒绑着沙袋赶路,这一“奇葩”的行为自然是引起了军中其他士卒的议论。

不少士卒再看到夏澜手下的士卒们累的满头大汗,迈不动腿的模样,皆是大笑不已。

似乎,这成了他们赶路途中的一大笑点。

这件事自然很快便传到了王离的耳中。

在找夏澜单独聊过之后,两人也不知道达成了何种共识,王离境没有再过问这件事。

似乎他默认了夏澜的“胡闹”。

十万大军由平阳抵挡上当郡,走了近十天的时间。

这段时间,夏澜一直没有放弃对手下八十五名士卒的“折磨”。

这八十五人每天似乎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军在上党郡略作休整,补充了一批粮草,征调了一批运送粮草的民夫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太行。

他们接下来还需要跨越太行山,从北方绕到赵国的后方。

这条行军路线可谓是非常困难。

太行山一带,山路崎岖,并无官道可走。

十万大军在山地丘陵之间迂回辗转。

行军的速度变得更加缓慢了。

……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月。

这段时间,夏澜手下的八十五名士卒已经只剩下六十名了。

那二十五名都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主动退出了夏澜的队伍。

然王离却也没有提要给夏澜补充士卒的事情。

夏澜依旧是对剩下的六十名士卒进行着“折磨。”

太行山脚下。

中军营帐内,王离看着面前的前锋军主帅桓齮,没有说话。

片刻之后,桓齮缓缓装过身看向王离道:“离小子,你手下那个澜最近在折腾何事?”

王离闻言,心中不禁嘀咕道:“这件事已经闹得全军皆知,将军又何必故意有此一问。”

心中是这样想,但嘴上可不敢这样说。

桓齮发问,他便老实回答道:“末将问过澜,他说是在训练。”

“训练?”桓齮笑了笑道:“莫不是在胡闹吧?”

“可见成果?”

“可有成效?”

“这……”王离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良久——

“将军,末将现在要不立即去制止?”

王离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然桓齮却是摇了摇头道:“暂且不用,本将也很好奇这小子能弄出甚名堂。”

说到这,桓齮话锋一转道:“对于此次跨越太行山之后的战事,你有何看法?”

桓齮这话倒是将王离问的一愣。

他只是一个都尉,管着手下两千人。

这种战略决策的事情他可没有去想过。

没想到桓齮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这……”

“将军,末将不知……”

王离有些尴尬的说道。

他是确实不知。

桓齮见状笑了笑道:“离小子,你且上前来看看。”

“我大军过了太行山,将会直面赵国赤丽与宜安二城,两城守军均在三万左右,你觉得我大军应当先进攻哪一座城池?”

“具体如何攻之?”

桓齮指着舆图问道。

王离凑上跟前,仔细看着舆图,思绪快速运转。

结合自己所读过的兵书以及父亲和爷爷教授的兵法,他开始思考最佳的方案。

兵书有云,五则围之,十则攻之。

前锋军只有十万,想要攻城,必定不是那么容易。

且前锋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更是为了能更容易翻越太行山,所带的大型攻城器械并不多。

结合这些,王离又考虑了士卒们的状态等因素,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回将军,末将认为……”

“离小子,不急,你且回去想清楚了再回答。”

见王离开口,桓齮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道。

王离闻言,有些不解,但也没再继续说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二十八章 为将者,怎可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