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之所以走向衰败,正是因为长时间的内部腐败,官员与富商勾结,肆意压榨百姓。
这种腐败现象使得百姓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障,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和家族灾难,最终被迫奋起反抗。
因此,许无忧认为,严酷的刑法不仅应当用于震慑百姓,更应毫不留情地惩治那些贪官污吏和朝中奸臣,以儆效尤。
然而,这一切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一位真正有能力的君王。
而那些空有其名的无能之辈,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在许无忧与荀子针对学问展开深入探讨之时,连嬴政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与崇敬之情。
他轻步踏出马车,亲自向荀子表达敬意,并伴其左右,一同探寻学问。
随后,马车缓缓驶入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大道尽头,儒家圣地小圣贤庄巍然耸立,气势恢宏。
此刻,小圣贤庄的山门大开,两侧站立着众多儒家子弟,他们身着素雅长袍,面容肃穆,神情庄重。
当马车缓缓驶近时,他们纷纷向远方来客致以崇高的敬意,齐声高呼。
“恭迎老师归来!”
这洪亮而庄严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在天地之间回荡,令人心神为之一振,仿佛置身于儒家文化的浩渺海洋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儒家子弟并非荀子所赵姬而来。
而是自许无忧和荀子进城之日起,儒家便得知了荀子归来的消息,并特地安排了这场盛大的迎接仪式。
此情此景,让马车内的众人不禁纷纷侧目。
他们不解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儒家子弟前来迎接。
在马车一侧,荀子傲然挺立,满心期待地盼望着身旁的许无忧能向他表示出应有的敬意。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荀子渐渐感到有些不耐,于是他不禁偷偷地瞥向许无忧。
却发现后者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自若的神态,脸上挂着一抹淡定的微笑,仿佛早已洞悉了一切。
“哦?”
荀子见状,眉头微挑,显然对许无忧的这份淡定颇感意外。
于是,荀子轻轻地点了点头,抚着长须,用那苍老而有力的声音问道。
“许无忧小友,你似乎对此并无太多惊讶之情,能否向老夫透露一二。”
许无忧闻言,微微侧过身去,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轻声说道:“荀夫子,您那深厚的内力,我自竹林之外便已然感知。”
“那内力波动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又似潜龙在渊,时刻准备着腾飞而起。”
“这种内力之深厚,绝非寻常之辈所能企及。”
许无忧稍作停顿,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道。
“更何况,放眼整个齐国,能够与我内力相媲美的,除了名扬七国的儒家宗师荀况荀夫子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许无忧的笑容中,透露出一丝谦逊与敬意,对于这位享誉盛名的儒家宗师,他始终保持着深深的尊崇之情。
荀况闻言,不禁哑然失笑,轻轻摇头,带着些许无奈地说道:“唉,老夫的确是年事已高,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内力在青年才俊面前已然无法掩藏。”
“昔日,我每每以此深厚内力在青年才俊面前炫耀一番,却未曾料到世间高手如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荀子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年,他凭借着浑厚的内力,在江湖中闯下了赫赫威名,无论是同辈的掌门人,还是资深的武林前辈,都对他敬畏有加。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即便如今他的内力依旧雄厚,却终究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许无忧目光灼灼地凝视着荀况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一股由衷的敬意油然而生。
他深知,这位儒家宗师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对武学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有丝毫减退。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在武学之路上却有着共同的追求与信仰。
毕竟在路上的时候,二人已经结下了忘年之交。
“啧啧,这年轻人果然非同一般!”
荀子心中暗自思量,但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
稍顷,他展臂一笑,缓缓道:“嗯,甚好,实乃老夫疏忽了此事。”
“你竟也未曾提醒老夫,致使老夫此刻陷入这般尴尬之境。”
“哈哈哈哈,荀夫子又何曾向晚辈问及此事呢?”
两人并肩坐于马车之前,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气氛显得既愉悦又自在,使得路旁的儒家弟子们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