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被夜色吞噬,郓城县的城门在四更的寂静中缓缓开启,迎接的不仅是归来的官军队伍,更是全县百姓积压已久的安心与希望。队伍中,贼寇俘虏垂头丧气,被牢牢束缚,而那失而复得的生辰纲则如同胜利的旗帜,高高悬挂,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城门前,老幼妇孺,无不面带喜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他们或手持灯笼,或挥舞彩旗,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英雄的崇敬与感激。
县令刘尧臣,身着官服,神情庄重而又难掩喜悦,他亲自率领衙门上下,走出城门,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有力。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感激的是官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自豪的是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如此团结一心,共同期盼着和平的到来。
百姓们的热烈反应,不仅仅是对胜利的庆祝,更是对长久以来生活在贼寇阴影下的解脱。虎头寨虽未直接侵扰本地民众,但其存在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人时刻不得安宁。如今,这把利剑终于被斩断,大家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也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夜色下的郓城县,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街道两旁,店铺纷纷点亮灯笼,以示庆祝;家家户户,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百姓们簇拥着得胜归来的将士们,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他们的欢呼声、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动人心弦的赞歌。
然而,在这欢庆的海洋中,也夹杂着一些悲伤的音符。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在得知自家丈夫或儿子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后,不禁放声痛哭。但这份悲痛很快就被周围的欢乐氛围所淹没,因为在这一刻,整个县城的喜悦与希望远远超过了任何个人的悲伤。
“索将军,您可是咱们郓城县的福星啊!”刘尧臣一见到索超,便疾步上前,双手作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若非将军英勇,我等如何能铲除这虎头寨的祸患,还百姓一片安宁?”
索超连忙回礼,谦逊道:“刘知县言重了,索某不过是奉命行事。但说到功劳,郓城县内确有一人,其贡献不可小觑。”
刘尧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愿闻其详。”
索超目光转向一旁,语气中满是赞赏:“此人便是孙秦。若非他智计过人,想出火攻之策,我等恐怕还在山下苦战。更在关键时刻,他一箭射杀贼首,彻底瓦解了贼寇的抵抗意志。刘县令,贵县有此少年英雄,实乃幸事。”
刘尧臣听后,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索将军所言极是,孙秦之才,本官早有察觉,日后定当悉心培养,为国效力。”
此时,宋江也上前一步,补充道:“县尹大人,您可能还不知,此次行动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多亏了孙三郎的坚持与智慧。那海外火油,若非他力主使用,我军恐怕会遭遇更大损失。孙秦之勇,实乃我等楷模。”
雷横、朱仝等将领也纷纷附和,对孙秦的英勇与智慧赞不绝口,仿佛这场胜利的光芒,大半都汇聚在了这位年轻英雄的身上。
这番景象,却让一旁默默聆听的刘渊心中五味杂陈。他暗自思量:“孙秦若真因此次战功显赫,日后在县中的地位必将水涨船高,那我的位置岂不是岌岌可危?”想到这里,刘渊的眉头不禁紧锁,心中更添了几分忧虑。
刘县令连连颔首,眼中满是赞许:“如此英雄,理当重赏。不知孙秦壮士此刻身在何方?”
“他方才还与我一同入得县衙,想是此刻正在门外候着。我这便去将他请来。”黄四机敏地回应,心中盘算着与孙秦结交的好处,匆匆向外走去。
一番搜寻后,黄四终于在一处幽静的角落找到了孙秦与雅儿。雅儿眼眶仍泛红,但神色已渐渐恢复平静,两人正低声交谈。
“雅儿,你这几日定是担惊受怕了吧?”黄四走近,听到孙秦温柔的话语,心中不禁对这对兄妹多了几分同情与敬意。
“是啊,三哥哥一早就被叫走,说是去打虎头寨,我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直到听说你们赢了,我才敢来寻你。”雅儿的声音里还带着一丝哽咽,但看向孙秦的眼神充满了依赖。
孙秦轻抚雅儿的背,安慰道:“都过去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还立了些小功。”
雅儿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光亮:“真的吗?三哥哥你真厉害!”
黄四适时插话,笑容满面:“千真万确,县尹大人正等着要见孙三郎,亲自颁发奖赏呢。”
孙秦感激地看向黄四,随即转头对雅儿说:“夜深了,你先回家去休息,免得母亲担心。我领完赏就回去。”
雅儿乖巧地点头,依依不舍地望了孙秦几眼,才缓缓离去。
待雅儿身影远去,孙秦转向黄四,语气中带着一丝询问:“黄班头,这次征召我入队,可是刘押司的安排?”
“哎呀,你……”黄四的话语刚起便戛然而止,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被孙秦的机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