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碰壁(上) (1/2)

孙秦作为一个穿越者来到千年前这座久负盛名的大宋都城,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好奇。他深知,这次穿越不仅仅是一次时空的旅行,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历史的宝贵机会。身边还带着个雅儿,更是让他感到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因此,他决定要好好逛逛这座东京汴梁城,领略它的各种美好与特色。不过在此之前,他觉着还是该先把正事给办了,如此才能彻底地放开心怀,尽情享受这段穿越之旅。

于是在到了汴京后的第二天,他便把雅儿托付给店中伙计代为照看。自己则在打听了路途之后,安步当车地朝着内城方向行去。他身上背了一个不小的包裹,里头放着该上缴户部的那一百三十四两的税银。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孙秦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它是他此次穿越的重要任务之一。

郓城一县一年要上缴朝廷的税银自然是远不止这个数的。其实照道理来说,税银也不是由县衙派人直送汴京,而是交到山东一路的转运使衙门即可。但是,凡事却也有例外。因为各种原因,天下各州县总会拖欠不少的钱粮税款,而且这一拖还会有个几年,直到朝廷户部发文追讨,地方衙门才会上交。只是到了这时候,税款就不可能再送交转运司了,而是得由他们自己派人运送。

今日孙秦身上所带的这一百多两税银就是郓城县之前三年累积欠下的。要是不能及时上交,正堂县令到时候的考核——如今称之为磨勘——可就要出问题了。而把事情办砸的孙秦也一定会吃挂落。所以今日的他也不敢懈怠,特意一大早就赶了过去。他深知,这次的任务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更关乎到整个郓城县的荣辱与兴衰。

六月天的清早气候还是挺宜人的,没有炽热阳光直照,还有微风吹拂,让街上的行人更感惬意。往来人流几乎都不见断的,热闹非凡。孙秦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他看到了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听到了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闻到了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新奇和兴奋。

过不多久,他便转入直通内城的那条阔达两百步的御道天街。这可比城外的官道还要宽上一倍有余了。他走在宽阔的天街上,感受着皇家气派的威严与庄重。然而,这御街也不是整条都能任行人车马在上头走的。中间却有一段近五十步的通道是被两条水渠给隔了开来。再加上拦在水渠边上的黑木栅栏,便把其分成了三列。而行人则只能在两边的街上走动,因为里头那条通道正是只能供天子出行所用的御道。

孙秦一面浏览着周围环境,一面向前行走。他的脚步倒是不慢,一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了一座雕栏画栋的巍峨城门前。这正是内城北门朱雀门了。虽然这座城门比外城城门要低矮了许多,但依然显得高耸挺拔、气势磅礴。让人不禁对这座易守难攻的北宋都城产生了敬畏之情。

站在朱雀门前,孙秦不禁有些奇怪。这座如此坚固的都城怎么就会被金国人轻而易举地给攻下来了呢?女真一族或许野外作战极为犀利,但攻城应该不是他们所长啊。而宋军一向以守著称,怎么就会让他们打进了这座坚城而导致灭国呢?

对这段历史不是太过了解的他并不知道,东京城的陷落是整个北宋朝廷上下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所造成的。甚至可以这么说,金军甚至都没有花什么心思来攻打城池。宋人自己就把这都城拱手让了出来,标准的开门揖盗。想到这里,孙秦不禁感到一阵唏嘘和惋惜。他深知,历史的进程是无法改变的,但他还是希望这座繁华的都城能够永远屹立不倒、繁荣昌盛下去。

来到城门近前,孙秦又有些奇怪地发现,那上头用篆书所题的城门名字居然不是大家所说的“朱雀门”三字,而是多了个“之”字,念作“朱雀之门”。这等叫法看着实在有些怪异,他不禁皱眉思索,为何会多出这样一个字来?

其实,汴京城的朱雀门的这一特别命名早在北宋立国之前就已存在。随后朝代更迭,到了太祖赵匡胤的手上,城门上的名字依然写作“朱雀之门”。对此,赵匡胤也感到很是费解,他曾问过自己的宰相赵普,这是因为什么。

赵普的回答很简单:“无他,语助尔。”即,这只是单纯的语气助词,并无实际意义。

赵匡胤闻言,却撇了撇嘴,不屑地嘲笑了句:“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在他看来,这些文人的咬文嚼字并无实际用处。

后人以为这其实就是太祖对读书人的不屑表现。其实在他手上,大宋文官的势力确实远不如后来那么强盛,与武将最多也就分庭抗礼而已。但随着太宗赵光义以及之后赵家子孙的继位,文官却彻底翻身,把武官完全给压在了底下,再难有出头之日。而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也就此一落千丈,只能自守,再无开拓之心。

对于这等历史掌故与渊源,孙秦此时可不清楚。他只是一心寻找要去的户部衙门,以便尽快完成缴纳税银的任务。进了内城后,他发现店铺数量减少了许多。临近皇城时,更是看到了一座座的官府衙门矗立在道旁,这其中便有六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