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国不可一日无君 (1/2)

公元六百零四年,八月初三!

隋文帝的梓宫从仁寿宫运出,呈放在太极殿内,以便文武百官作为最后的参拜。

梓宫,指的是皇帝的棺材,一种形式上的别称。

以伍建章,苏威,邱瑞和长孙晟为主…

在四大辅臣的安排下,将隋文帝的梓宫运往长安郊外,跟三年前去世的独孤皇后合葬于太陵。

虽然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同陵,却是不同穴,效仿着汉朝帝王归葬时的旧制。

并且,在陵寑的形式上,太陵使用汉朝当时流行,又比较成熟的封土式葬陵方法。

在地宫的基础上,堆起了五丈高的巨大封土,规模极大。

太陵,也可以称做泰陵。

高五丈,周数百步,一座相当气派的皇帝陵寑。

作为东宫太子,杨政自是亲自到场,在四大辅臣协助下,完成对先帝的下葬。

太陵在渭水北岸,也就是三畴原上。

距离天朝古代早期王朝周,其发祥地岐山,总的来说并不算太远。

极目远眺,近可闻渭水的声响,远可见终南山的背影。

从眼前的地理,包括自然环境来看,三畴原确是一个好地方。

作为开国之君,逝去的隋文帝还是颇有眼光的。

望着这一片大好河山,杨政想起一件事来…

根据传闻中的一个说法!

历史上,隋文帝的太陵,成了这块龙脉兴旺之地上的一座孤冢。

无儿相随,也无孙相伴,彻底成为孤冢。

本该建陵在太陵附近的杨广,直接魂断江都,也就是在后世的江苏扬州。

后来,直接让表兄弟李渊轻而易举的占有,原本属于杨氏的三百年绵长国运。

因为…

李姓的真龙天子风水穴,说起来还是李渊结织而成的。

有隋一代的风水,实际上,完全庇荫了大唐王朝的后代子孙。

那么,不管传闻的真伪,这一切的一切,不会再度重演!

杨政眺望着眼前的太陵,欲要建立一番不输于汉朝丰功伟业的志向,在此刻达到最高峰。

根据先前的伟大功绩!

一统天下结束南北混战,开皇之治铸就太平盛世,成功分化掉强大的突厥…

特将先帝谥号为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太陵!

按照礼仪制度,但凡先帝驾崩,新帝继位,需要一个月之后。

不过…

国不可一日无君,以江山社稷为重!

大隋朝堂需要宣告天下,先帝已经驾崩,新天子即日继位了。

杨政一身十二纹章冕服,头戴十二旒的天子冠,夹杂起冷然的气质。

宫道边,玄黑色和赤红色的旌旗,几乎布满着御道两侧。

一面面旌旗迎风招展,玄朱交加的颜色显示出尊贵,似乎正要迎接着什么。

旁边,正是一名名身披金色甲片,内着红甲衣的骁果卫。

手持着兵器,骁果卫挺直身板,以最大的荣誉恭迎新天子。

一时,尽显帝王威仪!

“起驾!”

伴随一道尖锐声,杨政踏上由六匹马齐进的帝车。

身后,则是一排排的宫女和宦官,紧紧跟随在帝车后方。

在骁果卫将士的卫护下,往太极殿的方向稳步前进,举行那一切从简的登基大礼。

太极殿,正是大隋天子和文武百官上朝的场所,重大的登基同样在此地举行。

“请太子殿下谨遵先帝遗诏,于灵前继天子位,以安江山社稷!”

按照官职的品级,文武众臣分列两边,整齐的向前跪拜。

“太子殿下,这是传国玉玺!”

随即,有礼部官员十分恭敬的上前,并上呈一块精致的玉玺。

这块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同样,更代表着国家之重器,天子之权威。

呼出口重气,杨政面色肃然,郑重的接过传国玉玺。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当杨政拿起传国玉玺之际,骁果卫将士单膝跪地,以军中标准的礼节,表达自己对天子的高度崇敬。

相应的,身为大隋的皇宫禁军,当誓死效忠于天子,卫护于天子!

以排山倒海之势,层层叠叠之中,响彻着整个云霄。

尽显,九五之尊风范!

随后!

有杨政走在前方,带着文武百官朝太极殿内走去,继续进行礼仪的下一个步骤。

一步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