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紫宸殿。
照例朝参,文武百官立于大殿之内。
太子藩王立于龙椅之侧。
由于昨夜与三位老臣裁定“剑宗”一事,李世民并未休息好。
司礼太监高声宣唱道: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文武百官除了一些照例上报的赋税营收之外,便再无人有本奏。
太子见状,笑着拱手说道:
“启禀父皇,文武百官再无本奏,大唐国泰民安。”
李承乾说这番话的时候温文尔雅,一副仁爱模样。
李世民闻听此言心里则是一阵憋闷。
还国泰民安呢,大唐暗处还有个不知敌友的剑宗窥伺着。
不弄清楚剑宗的来路,哪来的国泰民安。
不过太子也是出于好心,纵使李世民心中再怎么憋闷。
也还是强笑回应道:
“这还是多亏了诸位重臣的操劳啊。”
文武百官闻言齐声行礼,说道:
“陛下隆恩。”
一番寒暄客套,搞了波君臣和睦之后,朝参便散了。
李世民在太监的陪同下,往寝宫行去。
今日上午,看来他是无心批阅奏折了。
皇上走远后,文武百官并未散去。
而是在紫宸殿外聚谈起来。
“你们听说了么,昨日名将后人可都去拜会蜀王了。”
“这事我知道,据说其中还有尉迟将军的公子。”
“何止啊,我打听过了,共计12人!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猛将之子,都去了。”
“确有此事?可他们不拜会东宫,去投奔蜀王作甚?”
“我也倍感疑惑,难不成蜀王还有什么隐藏手段?”
“不过照这么看,蜀王似乎在年轻一代心中,颇有威望啊。”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
见太子李承乾出了紫宸殿,所有人又都改换了话题。
谈论起风花雪月,讨论起诗词歌赋了。
但,他们之前的谈话,太子在紫宸殿里可是听的一清二楚。
李承乾面色阴寒,他气恼的往东宫行去。
看太子如此情状,魏征跟了上去。
入了东宫,李承乾彻底绷不住情绪。
他怒摔夜明珠,发泄心中的气怒。
“这该死的李恪,究竟使了什么迷魂计?”
“太子!怒而摔物,有失风度!”
突然,一声威严的呵斥在东宫响起。
李承乾偏头看去,发现来人竟是太子太师魏征。
魏征为人耿直,性情直爽。
身为太子太师,他真乃是师道严苛。
李承乾从小就在他的教导下长大,内心对太子太师还是有些惧怕的。
魏征步入宫中,按照大唐礼数,拜谒要按照先君臣,后长幼的顺序。
他拱手躬身,向李承乾恭敬行礼:
“臣魏征,拜见太子!”
太子李承乾整理好衣衫,他也恭敬还礼道:
“见过太子太师。”
行完礼数,魏征开口说道:
“殿下,如此气怒,可是因为那蜀王?”
“老师,本宫比那李恪差在何处?缘何名将之子都去拜谒他?”
魏征闻言轻抚胡须,他笑着说道:
“若是此事,那殿下根本无需烦忧。”
“老师,何出此言?”
“他们不过是想要建功立业,摆脱父辈福荫而已。”
李承乾闻言更加疑惑了,他追问道:
“若是如此,那他们更该来拜谒本宫。
只要本宫想,什么官职不能赏赐?”
魏征闻言只是笑笑,他轻轻摇头,开口说道:
“殿下,您现在是当局者迷,不若跳脱出来再看。”
魏征这番话一语点醒梦中人。
李承乾恍若拨开云雾见月明。
他一番思索,很快便想明了缘由:
“他们是想要跟随蜀王就藩,拼出实绩,而非本宫给的虚名!”
见太子已经开悟,魏征满意的点了点头。
恍然大悟的太子感觉浑身舒畅。
良久他才是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还以为那蜀王真比本宫强呢。”
魏征闻言严肃说道:
“殿下,切莫轻视任何人。”
“长安城中,还未就藩的皇子这么多。缘何他们只拜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