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零点的钟声早已敲响。小柴躺在硬床上,辗转反侧。这几年,他习惯了柔软的床铺,如今却觉得骨头被床板无情地碾过,发出细微的脆响。
他想起高中时代,与小龙一同度过的青春岁月。那时,他们无话不谈,而如今,小柴心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让他犹豫是否要告诉小龙。
相亲的事情,他嘴上说着拒绝,但心底却有些许犹豫。自从离开大学校园,小柴选择独自面对人生,因为这样,即使走错了路,责任也只在自己。
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听取他人的建议,或许能少走许多弯路。在这矛盾的取舍之间,小柴不禁自问:自己究竟能把握几分?
他深知父母已经疏远,但有一位老友,相识十年,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若是错过了他的肺腑之言,日后回想起来,或许又是一场遗憾。
“我家里面给我安排了相亲。”小柴开门见山。
“这是好事。情况如何?”小龙在黑暗中翻了一个身。
“其实,我对这个安排有些抵触。总觉得,这样选择伴侣的方式太过传统,也太过草率。”小柴道出了心中的困惑。
“其实,这种事情,关键还是看两个人是否有感情基础。相亲只是一种认识的方式,并不代表结果。”小龙试图安慰他。
“道理我都懂,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这样的安排太过随大流,没有考虑到我们个人的感受。”小柴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的迷茫。
“其实,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可以试着去了解对方,看看是否有发展的可能。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仅仅因为方式而草率决定。”小龙的话让小柴陷入了沉思。
“但是感觉要泡汤了。”小柴的声音低了下去。
“泡面要趁热吃,但是这相亲的汤啊,太烫就得多吹吹,实在不行就加点冷水,给它降降温。”
“我也想补救啊,可是我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就像一团泥沼,越挣扎越陷得深。”小柴叹了口气。
“那你就这么放弃,随波逐流?”小龙的语气有些严肃。
“其实我是想顺其自然啦。”小柴的声音柔和了许多。
“随你吧,反正你这位思考人生的行者肯定比我更懂。虽然有时候,顺其自然和随波逐流在某种程度上听起来很像。”小龙的语气缓和下来。
“其实我也有顾虑啊,我怕万一相亲的对象以后会像爸妈那样,重复他们的婚姻悲剧。”小柴的声音里透露出一丝不安。
在这十年的相处中,我从未在他们身上看到爱情的踪迹。那份原本应该温馨的情感,早已消失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与冷漠中,只剩下勉强维系的亲情。甚至,连这份亲情都脆弱得仿佛即将破碎的泡影,随时可能消散在空气中。
每天的生活,就像被一地鸡毛的琐事所包围,混乱不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和我妈话没说几句,她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大发雷霆。她的声音尖锐刺耳,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刮得人心生疼痛。在这个家里,每一个人都曾遭受过她的责骂,但最常成为她怒火的目标,却是她的丈夫。
在我母亲眼中,她的丈夫无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男人。而我,却看到了他的固执与死板,甚至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尤其是近十年,他仿佛被一股狂热所驱使,决定在家中开设一个豆豉加工厂。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将后屋改建为两层,甚至在屋前到屋后搭建了数个连绵百米的雨棚。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在前屋第四层与山上的后屋第二层之间,架起了一座长达十余米的铁桥。
屋内屋外,楼上楼下,到处都安装了不下十余部摄像头。
他的固执与狂热,仿佛成为了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席卷着整个家庭。
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不移地追求这个梦想?难道真的是对豆豉的热爱,还是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解答这个问题。而我,只能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试图理解他的选择,同时也为这个家庭的未来担忧。
在所有人的眼中,他的豆豉加工厂计划就像是一场灾难的预兆。他们都劝告他,试图阻止他陷入这个疯狂的梦想,然而他却固执己见,毫不动摇。
他总是义无反顾地奔赴广州、中山等地,劳累数月,只为了筹集资金来支撑他的基建工程。每次回来,他都带着满身的疲惫与坚定,继续投入到这片土地的改造之中。
然而,在他所热衷的鸿图伟业面前,周围的人却只看到了一个荒诞的笑话。他们用“碉堡”这个词来形容他的成果,既生动又形象。在他们眼中,这座由摄像头、雨棚、铁桥构成的“碉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嘲笑着他的固执与狂热。
这几年的回家,让我感受到的已不再是阳光洒满院落、天空蓝得发银的美景。取而代之的是,钢铁般沉重的压抑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