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8 李子彝的 蒲城派 (1/2)

“大帅,教育厅的李子彝厅长来了,他还带着几个人,说是同盟会的,要引荐给大帅。”

少校副官处长雷崇修,前来汇报。

聂其贤点点头。“让他进来。”

随着聂其贤就任秦西省督军以后,郭希仁和李子彝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就任农业水利厅长,教育厅长兼任师范大学校长。

很快,李子彝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同盟会成员。

礼贤下士,毕竟还只是汉地十八省之一,又是穷乡僻壤,聂其贤只能礼贤下士的吸引留学生了。

这会的留学生和后世的留学二百万,月薪两千块不一样。

这会出国留学的,大多数都是中上层人物。

比如孙大炮为首的果裆,比如后世我裆的很多人也都是留学生。

比如伍豪伍冠生,总设计师,总刹车师等等。

李子彝他见过,但是他身后的几个人没有。

于是聂其贤礼貌的站起来,一副激动的样子。“子彝兄来啦,快请坐!”

“这几位是?”

“我来给您介绍一下。”

李子彝客套了两声,指了指其中一个。

“这位是崇如兄,清光绪二十年中举。二十九年中进士。

历任直隶省乐亭、祁州(今安国)、安州(今安新)、沧州(今沧县)、滦州(今滦县)、临榆(今属秦皇岛市)、长垣(今属豫南省)、昌黎、饶阳、赵县、霸县等县知县(知州)、知事、县长达28年之久。”

“听闻督军重视教育,特回乡投靠。”

“督军,以后还请您多多提携。”

仵墉,是清末官员,由于不贿赂,但是官声很好,所以当了28年县令。

聂其贤虽然不缺官吏,但是他这种清官,为民做主的官,需要提拔。

“崇如兄,你信得过我,是我的福分。”

“这样吧,你来担任民政厅副厅长如何?”

民政厅就是专门赈灾,以及管理老百姓的。

比起他,未来当了28年的县令,如今提拔副厅长已经很不错了。

“多谢督军。”

仵墉和李子彝是蒲城老乡,所以收到邀请,再加上他是1870后,岁数大了,也愿意回家乡任职。

接着李子彝又介绍另外一个。“督军,这位是常铭卿,曾经担任教育司长,因为反对陆郎斋辞职。”

“唔,可是那个挨了五百没吭声的常自新吗?”

这可是一个牛逼人,挨了五百棍而不吭声,人人传颂。

常铭卿点点头。“不敢当啊,些许微末之名也入大帅之耳。”

“你是条汉子。”

“这样吧,教育厅有子彝兄了,没必要安排那么多人。

我知道你喜欢教育,就由你成立长安第一中学如何?”

常铭卿早年也办过学校,当年健本学堂就是他和焦子静、李异材、王子端、陈会亭等人创办的。

办学校,这事可以。

常铭卿点点头。“多谢大帅成全。”

“嗯,我们亏欠的教育太多了,只能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慢慢补充啊。”

聂其贤也想来个全民教育,那不可能。

他又看向另外一个。“这位是?”

“他是蒲城财政局长张锡极,字永敷。”

“唔,财政人才啊?”

“很好,你来当财政厅的副厅长如何?”

聂其贤也是没办法,这个年代的人,要么学习军事,要么学习文科,学习财政的少之又少。

至于说为啥不给他个厅长,也是因为权利的问题。

好家伙李子彝带来的这几个人,你都给安排个厅长,那秦西省是姓李还是姓啥?

眼看自己带来的几个人全部被安排,李子彝也非常高兴。“大帅知人善用,振兴秦西指而可代啊。”

“那就借子彝兄吉言了。”

不过李子彝来了,也不是只为了介绍人才。

“大帅,您看教育厅是不是给拨点款?”

在之前,陆郎斋为了节约经费,把秦西大学都给撤了。

大学都这样,更别说,中学和小学了。

“子彝兄,不是我敷衍你,实在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啊。”

“永敷兄马上就去财政厅了,我可以这么说,省财政厅的库房老鼠来了,都得饿死。”

虽然自己还有一千五百万,可是这钱是他的私房钱。

私是私,公是公,不能混为一谈。

李子彝脸色难看,他再是人才,没有钱的情况下也招不来学生。

这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