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兄。”
“侠魔先生。”
看到井文渊的到来,大家纷纷激动。
这可是和郭时斋一个级别的省内大佬。
1888年出生的他,-1918年去死于派系斗争。
他本名井泉,字文渊,蒲城人。
秦西辛亥起义的领导人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1911年长安起义后,在三原一带举义响应,被举为秦西北路安抚招讨使。
金陵临时政府成立后,被举为稽勋局副局长。
8月,同盟会改组为果裆,任秦西副支部长(支部长郭时斋)。
此时左翼支队的胡笠僧,1909年才加入,足足的晚了好几年时间。
按照同盟会内部的按资排辈,他就是一个小弟。
和同盟会的这些骨干力量打了招呼,井文渊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
至于说胡笠僧?你一个1909年加入的,靠边坐。
“兄弟们,虽然我们被赶到榆林了,但是我们西北护国军的根本目标还是完成了。”
西北护国军的起义口号是驱逐陆郎斋,反对袁大头。
现在袁大头死了,陆郎斋也走了。
虽然新任督军是聂其贤,可是第一目标确实完成了。
至于说以现有护国军力量,和长安聂其贤争夺秦西省的控制权,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现在同盟会秦西支部四分五裂。
郭方刚,耿端人,曹俊夫等人被俘虏。
郭希仁,李子彝,常铭卿等人加入新政府。
胡笠僧等人带部队逃到陕北。
如此变化,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井文渊继续说道。
“支部长给我来了电报和书信,说聂其贤和陆郎斋不一样。
这个人,和我们一样,留学鬼子国。
手下的几个大将,也都是留学生。”
“而且他重视教育,实业。”
“我来的比较晚,目前省城已经投资了900万大洋用于铁路,煤炭开发。”
“这样一个开明的督军,远比陆郎斋要好。
说句客气的话,就是陈柏森当了督军,也不一定比他做的更好。”
“但是,此人虽不是老北洋,却也是民国建立后扩编的新北洋备补军出身。
对于聂其贤,我们要合作,要利用,也要反对。”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副支部长,那您是说?我们要加入聂其贤主导的新政府?”
能和井文渊对话的,一个是焦子静,人称焦谋师断。
像是胡笠僧等人上学的健本学堂,就是他建立的。
另外一个是马步云,同样1905年加入同盟会,还是秦西省第一批官费留学生。
而杨忠祥?连胡笠僧的资历都比不上。
他是1911年参加起义,但并非老一辈的同盟会。
而另外一个能说话的就是胡笠僧了。
至于说其他大佬,比如郭时斋,李子彝,李异材,这几个人都在省城呢。
这也是为啥,他来陕北。
一方面他要接管这部分军队,另一方面也要说和他们和政府合作。
秦西,不能再打了。
“子静兄,灵甫兄,支部的意思是,暂时合作,观其行为,再做打算。”
“如果他不值得我们卖力,那就干他。”
“另外这是支部长时斋兄给大家的书信。”
“聂其贤已经任命时斋兄为农业水利厅长,子彝兄为教育厅长,常铭卿创办省城中学。”
“至于说我,也被任命为关中道尹。”
“在座各位也各有封赏,或是守备团团长或是地方县令。”
井文渊拿出书信,对于合作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历史上他也是1917年回秦西就任关中道尹。
在任期间,对省财政、禁烟、教育等大政设施,屡次提出建议。
可惜同盟会的派系斗争太严重,1918年就去世了。
要不然以他1905年的同盟会身份,再加上88年出生,未来绝对有一个好的前途。
别的不说,1948年他才60岁。
作为秦西省的领导人物,就是登上大门也不是不可能。
后世李任潮,资历还比不上他呢。
“不能合作,宁死不退。”
别看都是同盟会,而且井文渊是秦西同盟会的创始人。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