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一封信 (1/2)

埋完了鸡嘴,吴言立马打车回家。

拖着疲惫的身体推开家门,家里还是那么冷清,吴言把背包往地板上一扔,躺在床上,感觉到一丝孤单。

聪明的读者可能想到这是作者要给吴言找对象的伏笔,但放心,作者不会写两个人谈恋爱,因此吴言注定在本书完结的时候还是个单身。

凭借着冬天早晨离开被窝的那种强大意志,吴言拖着自己的身体从床上离开,其实在吴言被强化后他的身体并不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疲惫。

实在懒得下厨,吴言点了外卖当做晚饭随后就是洗漱、洗衣服、晾衣服,最后睡觉。

...

第二天,吴言又休息了一天,随后便又开始了那规律而又枯燥的生活:家—健身房—菜市场三点一线。

“初めてのルーブルはなんてことはなかったわ私だけのモナリザもうとっくに出会ってたから...”

手机铃声响起,正在健身房锻炼的吴言接起电话:“喂?您好,请问是哪位?”

“喂?是吴言吗?”

“是的,您说。”

“我是逆风快递的,这里有一封您的信件需要您签收一下,您看现在方便吗?”

“信件?我现在在外面,上面有具体地址吗,有的话你放门口地毯下面就行。”

“好嘞。”

吴言实在想不到谁会给他寄信,不管这些琐事,吴言又重新投入到撸铁中。

带着一身臭汗,吴言从家门口的地毯下拿出那封信回到家里。

“寄件人,刘洋。刘洋是谁?”

吴言坐在椅子上看着信封陷入了沉思。

他记起来了,刘洋是这个世界的吴言的高中同学。在高中,刘洋和吴言并不是很熟,他只记得刘洋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住在一个海边的小村子里,他很喜欢大海,因此填志愿时他选择了和海洋有关的专业,吴言依稀记得刘洋的大学在北方,具体哪个已经不记得了。

“他怎么会给我写信?我们高中不太熟,大学更是没有联系过,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地址?”吴言有些不解,他拆开信封,拿出了信纸。

「我的同学,吴言:

很抱歉,我听说了你父母的事情,想必你现在一定很难过,但请你宽心,凡人终有一死,但死亡不是终点,人从大海中而来,必将回到大海去,而海洋又会重新孕育生命。

我找到了一座海滨小镇,或许你可以过来散散心,海洋的宽阔会让人忘掉烦恼,凉爽的海风也能缓解人的焦虑。小镇的位置在洲山,名字叫希达。

你的同学

刘洋」

吴言注意到,这封信并不是手写的,而是打印的,信纸上有着水渍的白色的小晶体,看起来像是盐,凑上去闻还能闻到一股子鱼腥味。

“怎么这么中二?他高中有这样吗?”吴言摸着下巴,“不过看海...我确实没怎么看过海。”上辈子的吴言无论是读书还是上班都在内陆,确实没有看过大海,上次去乡岗也忙着完成任务,没有在海边散步吹吹海风。

洲山就在汉江省,里吴言这不远,吴言放下信纸拿出手机点开搜索引擎开始搜索起有关希达的一切。

这个名叫希达的小镇显然没有知名到出现于各个旅游攻略网站,也没有前往希达的旅行团,因此吴言只得打开小紫书搜索。

吴言只找到几篇有关希达的旅游攻略,浏览量也不高,也不像寻常的旅游攻略那般介绍玩点、小吃等,只是单纯的描述这座小镇有多么美丽,文章字里行间充斥着作者的热爱,好像十分迫切地渴望读者能第一时间前往,拍摄的照片也大都很模糊,不讲究构图,底下的评论寥寥无几,作者也没有进行回复,有趣的是,点进这些作者的主页,他们无一例外都只写了这一篇安利希达的文章。

希达,一座典型的沿海小镇,平静,没有商业化气息,游客稀少,靠捕鱼为生。经过一下午的浏览吴言概括出了这座小镇的特点,或许,吴言想,带着鱼腥味的海风能让头脑放松一下。

这主意不坏,下定决心后,吴言在网上订了火车票和旅馆,火车票不多,最早也在后天了,而旅馆则根本没有,无论是飞马旅游还是程携旅游都没有希达的旅馆可以预定。

“大不了给当地渔民一点钱,住他们家里好了。”吴言想着,订下了后天的火车票。

吴言开始提前收拾行李。

“这次旅行时间不长,行李箱就不用带了,带几件衣服就行。”

收拾好了东西,吴言开始准备晚饭。

......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出发的日子,吴言穿上冲锋衣,背起了那鼓鼓囊囊的背包坐上了前往洲山的火车。

到达洲山已经是上午十点了,根据缺德地图的导航,吴言还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