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宁死不降,忠义无双 (1/2)

此刻天上金幕视频战争画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金色大字:

【华夏历史巅峰十大名将排行榜。】

秦朝。

嬴政眼中掠过一丝异彩。

“华夏历史巅峰十大名将排行榜?”

“大将军,你认为我大秦可有哪位能荣登此榜?”

王翦沉吟片刻。

“我大秦扫六合,一统宇内。”

“军中冲锋陷阵的勇士,犹如繁星满天。”

“但说到将领中的勇武翘楚……”

“昔日蒙敖老将军……”

“如今李信、蒙恬、章邯等将军,均是勇冠三军。”

王翦顿了顿,又补充道。

“犬子和愚孙,在领兵之道上有所领悟。”

“但在纯粹武力上确实不及李信、蒙恬、章邯三位将军。”

嬴政微微颔首。

“为将者,决胜之关键,在于统御全军。”

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到金幕上。

心中暗自揣测。

究竟还有哪位大秦将领,能够位列这巅峰十大名将之列。

汉朝。

刘彻望着天幕,笑言:“后人竟作出如此榜单,倒也颇为有趣。”

“卫青,你觉得我大汉何人能进入此榜?”

卫青思索许久。

“臣征战半生,见识过的军中勇猛之士无数。”

“但若是只谈将领个人武力,而不提其统帅才能,委实难以精准评价。”

“依臣拙见,李广、李敢两位将军,或许有机会列入此榜。”

霍去病直言不讳。

“李广将军确乃我大汉的勇猛之将,实至名归!”

“不过李敢,在武功方面还不及我!”

李广眼神微眯,淡然一笑。

“犬子武艺尚需磨砺,去病所言属实。”

卫青适时充当调解者。

他瞪了霍去病一眼。

“去病,不可失礼!”

【第十名:常遇春。】

【画面变换,一位身着铠甲的将军跃马而出,手持长刀,勇猛无比。】

【常遇春,字伯仁,明朝开国名将,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

【画面展现出一场场激烈的战争场面,常遇春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他参与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攻城略地,战功赫赫。】

【他率军平定南方叛乱,为明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其一生征战,堪称一代军神。】

明朝明太祖时期。

朱元璋抚须长叹。

“伯仁啊伯仁,朕这开疆拓土七八分功劳,都该归你。”

徐达亦是感慨万千。

“可惜,天妒英才,走得太早了。”

“想当年,采石矶之战,他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奠定了咱们大明的基业。”

朱元璋点点头。

“还有攻克集庆,西征大都,哪一桩不是他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徐达想起常遇春的勇猛,不禁眼中含泪。

“如此虎将,若是还在,何愁北元不灭?”

朱元璋亦是惋惜。

“是啊,一代军神,就这般去了……”

明朝。

明成祖时期。

朱棣望着金幕中常遇春的身影,眼中满是钦佩。

“常遇春,真乃世间无敌的猛将!”

他感慨万千。

“朕的大明,如今竟难寻如此勇猛之人。”

朱棣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

“便是朕的靖难之役,若有常将军在,何须如此费力?”

他语气坚定。

“常将军,不愧是大明军中传奇!”

金幕之上,光华流转。

【华夏历史巅峰十大名将排行榜第九-李广】

【飞将军——李广】

【汉朝名将。】

【其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

【李广弓马娴熟,射术精湛,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战功赫赫。】

【后世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便是对其最高的赞誉。】

秦朝。

秦始皇嬴政看着金幕,龙颜微动。

“李信之后,竟也如此出息。”

李信出列,心中五味杂陈。

“老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