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随军靖难(朱棣篇) (1/2)

17随军靖难

好一个【来都来了】......要不‘闲着也是闲着’、打你一顿!

话说,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感觉很复杂!

最大的感觉是庆幸;如果你也穿越过、就会懂重新回到自己炼造的熟悉的身体很幸运!

庆幸之余、还有淡淡的欢欣和安然。

我的身体其实不太符合主流审美,不白不幼也不特别瘦;而且因为久卧、它变得扁平虚胖。虽有问题但也无需嫌弃!

起码又是自己了!

这种认知让我充满了力量。当下不再蹉跎,我朝着北方出发,心中怀揣着新的希望和目标。双脚重新沉稳地落在地上,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大地重新建立联系。

道路依然不明,但无所谓!风从北方吹来,带着凉意;天空淡蓝,有几缕薄云,阳光洒下,光影交错!

从西南前往燕京的途中,一路奔波和特意锻炼,我很好的改善自己的身体。无论作为行者赶路,还是野训者自我打造,过程都没有太多情绪,我能默默接受一切在变化了!

在赶路时会遇到各种人。农夫递来瓜果,我平静接受,心怀感激。侠客分享江湖事,我就静静听着。旅人讲述经历,我们互相交流分享。

从西南到燕京(没到燕京、不用到燕京,朱叔已达山河四省了),一路景色各有不同。

——西南地区多山!山连着山,山多林密,没有平地!山间林中无论怎么走、行程都是弯弯曲曲的。风寒雨聚!一日四季!所以脚下松软潮湿,一直闻得到腐叶味。

除此,鸟儿在林里叫,清澈溪流常伴,很多认不出的小鱼。

——川陕一带,山脉雄伟壮观,地势起伏较大。秦岭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其间,它的山峰高耸入云,陡峭险峻,山上植被丰富多样。在山的高处,针叶林郁郁葱葱,像是给大山戴上了一顶顶墨绿色的帽子。随着海拔的降低,阔叶林逐渐增多,不同种类的树木交错生长,在季节交替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山间的峡谷深不见底,峡谷中河流奔腾呼啸。河水清澈而湍急,撞击在巨石上溅起白色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大地的力量。在一些较为开阔的山谷中,有小片的农田和错落有致的村庄。农田里种植着各种;村庄里的房屋大多是用石头和泥土建造而成,朴实而坚固,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给这片大地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从川陕继续向东向北,地形逐渐变得开阔平坦,这是中原大平原。

中原大平原广阔无边!连绵的麦浪随风起伏,像士兵列阵。麦子在阳光下会有麦芒的光,而风吹麦浪沙沙响。天空湛蓝,云朵洁白,形状各异,组合起来就像自然景象的一部分。

夜幕降临,就地休息。我躺在草地看星空,星星闪烁!深知自己很渺小,但穿越的人生也太抓马!

带着一丝怨念与很多的唏嘘,我沉沉的睡了过去......这是再入军营前的最后一晚。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明惠宗朱允炆继帝位

——建文元年(1399年),受削藩胁命的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因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

我;自西南奔赴而来的怪异女子,想要混入靖难途中的朱棣的军营,很难、不易!难以言说!风云变幻的时代,信任就如同沙漠中的甘霖,非常稀缺!

当我好不容易找到朱棣的军队时,他正处于极为不顺利的境地!忠烈武将铁铉凭借着朱元璋的画像稳守济南城,这一奇招让朱棣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局面。朱棣猛攻之下,济南城却岿然不动,可他又无法轻易退兵。他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猛兽,既恼怒又困惑,一时间找不到破局之法。

我虽然知晓这一事件的答案和历史发展的正路,我亦没有那种高尚到不去扰乱历史的自觉情操。但我有自知之明!对成为军中智囊之类的显眼包角色毫无兴趣。

毕竟,我深知如果没有【早知历史】这个巨大的“BUG”,以我的心智......在是时当代的各高位者之间的残酷斗争中,恐怕连一个回合都撑不过去!就是【不老实?死在第1集】的甲乙丙丁冇之真冇了。

这不、当我向朱棣的军队提出了自己想要成为军医的申请,他们差点就地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