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丧礼 (3/5)

曾经的那些光辉历史,而历史过后,就是一顿辱骂。

原来在百姓心中,虞酒卿是功过参半的人,但令虞酒卿欣慰的是,在百姓眼中,她是功大于过。

所以虞酒卿也逐渐爱上了听书,每路过一个街市时,当说书人讲她时,她都会凑上前去听上一听。

但可悲的是,虞酒卿走遍市井街巷无人问,只有功过留待后人说。

白清兰嘶了一声,故作古怪,“殿下,话说你在外面游历了两年,为什么不去益州看看三皇子呢?”

“他恨我,我还是不出现惹他心烦比较好。”

白清兰自顾自斟酒,“要问的也问完了,清兰就不叨扰了。”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后,才笑道:“殿下,这天色也不早了,那清兰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白清兰抱拳行了一礼,“咱们改日有空再聚,告辞!”

虞酒卿抱拳行了一礼,“慢走!”

虞酒卿与白清兰相视一笑后,白清兰起身,扬长而去。

翌日,狂风四起,天气阴沉

漫天冥纸飞舞,飘飘洒洒,落于地面。

满城的花草树木也在风中瑟瑟摇曳。

京畿城中,人山人海,人满为患。

穆振华因为国捐躯,昭兴帝想要安抚穆家,便下旨,穆振华出殡当日,邑都全城百姓,不许出门营业,都要携带家人出门,身着麻衣孝服,手捧白花,在街道两侧跪地恭送。

街道上,八个小厮抬着镶金带银的棺材,穆振华的棺最里面一层是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而中间还裹着一层金丝楠木的棺材,最外面是由檀木所制,整个棺材,里外三层,将穆振华的尸体围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而容烨为了让穆家满意,还特地赐了一副金缕玉衣给穆振华穿上,棺材里放了许多驱赶蚊虫的名贵药材。

穆振华是以军礼下葬,棺材后边是整整齐齐的穆家军,有一千人左右,挑选的都是在穆振华生前跟随穆振华一起征战过半生的老将,这其中就有肖逵。

这些老将都已垂垂老矣,他们身上都穿着银白色的盔甲,盔甲虽残破,有些位置被针线胡乱的缝补过,但却干净整洁。

他们许多人已是满头白发,满脸褶皱,面色苍老,腰背佝偻,步履蹒跚。

这些都是他们曾经在征战时所受的伤,都不曾好全。但今日穆振华离世,这些老兵却顾不得身上的伤,他们忍着一身的病痛,将盔甲穿戴整齐后,硬是快马加鞭的匆匆赶来,非得来送穆振华最后一程。

狂风吹起众人的衣摆,也吹起地上的风沙。

这群老而健壮的穆家军被沙子迷了眼,那双满是沧桑的眸子泛起阵阵血红,而后珊珊落泪。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穆家军之前都会用这首歌来纪念死去的同胞,如今他们也想唱这首歌来送穆振华最后一程。

一千人的穆家军一边送葬一边高声吟唱,悲壮的军歌被众人唱的气势磅礴,声威浩荡,可同时又有一股凄凉之情深深的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人,让跪在地上,虔诚为穆振华祈福的百姓不禁落下两行泪来。

“大将军一路走好啊!”

“大将军,愿你早登极乐……”

“将军,谢谢你为虞国子民带来和平,将军,你要一路好走啊……”

百姓们参差不齐的声音在空中响起,这些悼念都是百姓们发自内力最真实的祝愿。

城楼上,容烨身披一袭龙袍率领百官严肃威仪的站在楼上目送这支声势巨大的送葬队伍。

容烨身后站的是六部尚书和大司马周灏,六部尚书分别是工部盛义、吏部刁冠、户部邱锦、礼部骆衷、兵部高达和刑部蔡质。

这六位尚书和大司马都是容晖一手提拔上来的,其中六部也是容晖留给容烨的六位顾命大臣。

这六人表面看着水火不容,私下一见面也会逞口舌之争,但这六人却最是会察言观色,洞悉人心的,而且这六人是面不和心和。

至于大司马周灏,此人的母亲名叫金燕儿,是匈奴平民百姓,金燕儿的家里以放牧为生。

父亲是中原人,名叫周山,是个猎户,以打猎为生。周山的祖宗可以追溯到五百年的周朝,是周朝开国皇帝周乾的第五十代孙子。

中原和匈奴虽然一直都在打仗,但却并不影响两国百姓之间往来做生意。

建兴元年,十八岁的金燕儿随父亲金蝻来中原卖羊皮,却在街上遇到了卖虎狼皮的周山。

年少的爱过于简单,皮相之美足以蛊惑人心。

恰巧两人一人生的如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