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恩典 (3/5)

父,你可知,古军已经打进了濉州,若朕下旨让齐王班师回朝,舅父,你想看着濉州百姓被屠杀殆尽吗?”

季黎身为武将,在战场上拼杀了数十年,他自是晓得战场的凶险与将士的不易。

龙尾虽在萧言琛手中,可龙尾所控制的五十万将士他们不仅仅是南国的兵,更是南国子民。

对一个武将而言,他们的命也是极其重要的,季黎当然不愿他们牺牲,季黎对萧瑾年解释道:“陛下,南国不宜再起刀兵,所以,不如议和吧!”

“议和?”萧瑾年被气笑,“舅父,南国虽不比虞兴两国,但放在整个天下,也是数一数二的强国,舅父,若议和,日后岂不得让天下耻笑?”

明征行了一礼,苦口婆心劝慰道:“可是齐王带兵去攻打柔城,已经损失了二十五万大军,陛下,这些牺牲的人他们既是将士也是南国子民,如今南国元气大伤,是真的得休养生息,不能再战了。”

萧瑾年冷哼一声,“他们没有参军前,是朕的子民,参军后,就是保家卫国的士兵。为将者,精忠报国,死而后已。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萧瑾年稍稍冷静了些,“再者,朕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去濉州,下达朕的口谕了。”

口谕一下,三人皆知,此事难有转圜的余地。其实三人皆明白,萧瑾年是想以打仗的方式削掉萧言琛手中的兵权,可萧瑾年从未想过,萧言琛手中的兵也是南国的兵,若一味削减,届时若他国打过来,朝堂无兵可用,那就是灭国之灾。

明征轻叹一口气,“陛下,在您登基时,老臣就与您说过,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老臣现在只想问您一句,若齐王再次兵败于濉州,而五十万将士全部战死,但在这时,他国打了过来,您当如何?”

萧瑾年毫不犹豫的回应道:“自然是斩了齐王,朕亲自带兵去平叛。”

“陛下果然有先帝雄风,只是陛下从未上过战场,又在这宫里娇生惯养多年,陛下虽有心御驾亲征,但能像先帝那般与将士同甘共苦吗?在战场上又有几分把握能赢呢?”

明征生来耿直,做事公正,他不管对谁都是有话直说,从不阿谀奉承,因此,贪官讨厌他,清官佩服他。

萧瑾年小的时候,明征曾做过他的老师,明征讲课时就喜欢引经据典的讲一堆他不想听的大道理,萧瑾年在那时就嫌他啰嗦,也对他甚是讨厌。

现在萧瑾年长大了,明征还要在他面前喋喋不休的讲一堆大道理。

最主要的是,明征今日对萧瑾年说的话在萧瑾年看来,分明是字字句句皆瞧不起自己?明征是在变着法说自己不如齐王,这可引得萧瑾年龙颜大怒。

萧瑾年目光阴沉了些许,“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明太傅,您曾是朕的老师不错,但也仅仅只是朕的老师,如今您身处太傅要职,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萧瑾年声音加重,骤然森冷,“别逾越了!”

“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陛下,老臣今日就算是死也要照说不误,老臣这一生入朝为官,为的是百姓天下和江山社稷,孟子曰:民贵君轻,社稷次之!可陛下,您如今所行之事,却是将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您与齐王之间有私仇,所以你想削弱他的兵权。可削弱兵权是小,但哪一日强国来犯,我朝无兵可用,那就是大事了。陛下是想让我南陌几百年的江山因您和齐王的私仇,而葬送在您的手里吗?”

此话一出,萧瑾年火冒三丈,怒不可揭,他大吼一声,“明征,你放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陛下,您聪慧过人,又怎不知您身为君王,如果不能为国家进行长远的谋划,即便您有一时的聪明也是枉然的道理呢?您把您的那点聪明和算计全都用在了您和齐王斗智斗勇上,完全不为国家考虑,您如此做,和自毁江山有什么区别?”

萧瑾年气的火冒三丈,咬牙切齿,“明征,若不是星宣帝有遗言,就凭你今日一席话,朕早就杀了你。”

明征站起身,他对着萧瑾年下跪行礼,“陛下,若臣的死能换来您为国为民的觉悟,那臣百死不悔。今日,臣以死谏言,求陛下派人去收回口谕吧。”

明征此话触怒龙颜,季黎见势不对,立马起身跪在地上,他行了一礼解释道:“陛下,太傅说话耿直,但字字句句也是为了陛下好,还请陛下勿怪。臣看陛下今日也累了,臣就先带着太傅退下了。”

萧言琛伸手揉了揉眉心,一脸不耐烦道:“滚!”

季黎拉着还要继续解释的明征,强行退下。

等两人彻底离去后,一直没有开口的辛舜辞才行了一礼,“陛下!”

萧瑾年彻底烦躁,“你还没退下呢?”

辛舜辞站起身下跪行礼,“陛下,臣来是为了给犬子求情,犬子虽没有完成陛下的嘱托,但却身负重伤,一身武功尽废。还请陛下看在犬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