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谣言 (2/4)

们做披甲奴,驻守边境。

披甲奴在虞国是最为卑贱的存在,可呼延枫他好歹也是匈奴王的儿子,他有着高贵的血统,又怎甘心一直屈居人下呢?

呼延枫心下一横,他一拍桌子,霸气十足,“好,那就反了。你命兄弟们收拾收拾,咱们先将益州打下来,为己所用。”

乌译对呼延帆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去。

翌日,蜀都喧闹的大街上,人人都在议论着朱湘回国一事。

一个站在街边摆摊的小贩对一旁的同行小声低语道:“听说了吗?当年从南国去和亲的公主重回南国了。”

“听说了听说了,她为了南古两国的和平,不惜一人前往南国。她在古月受尽了折磨委屈,今朝回国,朝廷不得好好的嘉奖她一番啊?”

一个卖菜的阿婆接话道:“老身可听说啊,她为了保住南国的万千子民,在古月被万人凌辱,如今她还能坚强的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日后的命必不平凡呐!”

“哎哟!阿娘,听你这么说,那我们真的是要感谢她呀!若不是她用自己换得南国百姓的安宁,我们哪能过这么太平的日子啊!”

“就是啊,若不是她牺牲自己,南国早就成为战乱之国了。”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这民间的言论很快就疯传到了宫里。

百姓们都在感谢这位用自己为南国挣来和平的公主——朱湘。

而在太傅府内,大堂上,明征高坐上位。

他面前站的是辛舜辞。

辛舜辞对明征行了一礼,“太傅,当年我能入朝为官,全靠太傅提拔点播,我才能在朝堂上走的长远。我其实,应该唤您一声恩师的。若不是您,就没有后来功成名就的辛舜辞。”

明征应道:“你实在太客气了。辛舜辞,当年,我看你聪慧伶俐,所以才有心想拉你一把,但说到底,我拉你一把,也只是在为陛下选拔人才,在为百姓选位好官。但你入朝为官后,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确实上对得起君主,下对得起百姓。这便也对得起我当初拉了你一把了。”

辛舜辞对明征双膝跪地,他一脸恳求道:“太傅,辛家满门被屠是冤枉的,辛家对陛下从来没有不臣之心。太傅,您为人公正严明,可否带辛舜辞去御前,向陛下替辛家求个公道?”

如今新帝登基,萧言琛让明征来主持大局。明征如今被诸多事物缠的分身乏术,已无力再管其他的事。

毕竟明征已经老了,不像年轻时精力十足。明征安慰道:“辛舜辞,太上皇还在古月,如今新帝登基,辛家的事新帝早已不管,所以,你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心的。辛家的事已经过去,你活着陛下也不会治你的罪,所以,你看开些,今后,好好生活吧。”

辛舜辞微微颔首,“新帝不治我的罪就好,那就劳烦太傅带我进宫吧。我要入朝为官。”

明征不解,“为何?”

“我辛家满门被抄,如今只剩我和辛家儿媳活在世上。当年,太上皇在位时,阿湘这孩子就被太上皇赐婚,和亲古月,她在古月受了这么多年的苦,我身为她的公公,难道不该为她进宫向陛下讨要个公道吗?”

明征闻言,震惊不已,“你说什么?朱湘嫁给了你儿子?”

辛舜辞面不改色的应了句,“是!”

“他们何时成亲的?”

“半月前,朱湘嫁给了我儿,只不过我儿命短,无法与朱湘厮守终生。其实,他们早该成亲了,若不是太上皇赐给朱湘一道和亲的旨意,她现在早已是我辛家儿媳。”辛舜辞轻叹,“太傅,你这一生未曾成婚,并不知子女对父母而言,何其重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朱湘既已嫁到辛家,也算我半个女儿,我自是要为他计上一计,也要为她讨个公道。”

明征闻言,心中了然,“所以,大街小巷都在传朱湘回蜀都和朱湘在古月受苦的事,是你的手笔?你就是想以此谣言逼迫陛下不得不封朱湘为公主。毕竟,陛下才登基为帝,一月不到,他此刻若想稳坐帝位,就必须得先做个仁君,承民意,收民心。”

辛舜辞直言不讳,“不错!太傅,朱湘做公主,那是她应得的。她为了南国,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她在古月被千万人凌辱蹂躏,太傅,人人都说,您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您说句公道话,您觉得,她用自己换来南国十几年的平安,这样的功绩,换一个公主之位,不过分吧?”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明征从来不认同和亲,因为对明征而言,女子与别国和亲既是一朝的无能也是女子的悲哀。

明征虽然古板,但却也是个正直之人,对他来说,南国确实欠朱湘的,如今朱湘能活着回国,朝廷确实应对朱湘进行封赏。

明征微微颔首,“好,我可以带你和朱湘进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