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天命之子落凡尘 (1/2)

“五千年前,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决战于北海,共工战败,一怒之下撞上不周山,这一撞瑶池塌陷,天地断绝。辛得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才保住了万物生灵,免于灾厄。”

“也就是那时候起便留下了一个传说。相传盘古将人合之气,化作阴阳,待人间大乱之时便会转世而来,届时人间会出现两个天命之子!他们天生三目,内含宇宙阴阳,承人族之气运,动天地之乾坤。如今大商乌云压顶,灾祸横行,只怕是传说即将应验之征兆呀!”

大雨滂沱的金鳌岛上,天浑地浊,两山野村夫正避于琉璃亭下对棋闲谈。

彼时一位白衣老者沿亭下而过,白发长须如银丝浮尘,仙风道骨若天上真人。行泥泞而鞋不染,过银竹而不湿裳。独行小道,望山而去。

行至密深幽暗处,呼闻林间婴啼声。老者驻足,盼四下无人,匆忙踱步进了山林,寻声而去。山高林密,抬头望不过数丈远,环视一圈,皆是灌木跳珠。仔细一听,只觉那啼哭声更盛,低头拔叶,方才得见,原来是一白胖小儿落在了叶盆之中。

老者也是心善,将小儿轻轻抱起,护入怀中。那小儿也是灵性,见老者止哭而颜笑,抓起白须就玩了起来,调皮得很。五官端而精致,玲珑大眼,身白如玉。只恨那狠心之人,生而不养,残害生灵。

看着怀中小儿刚出生就被遗弃在这荒山野岭,顶上大雨倾盆,若弃之不顾,恐非冻死也要成了那山中豺豹的腹中食。可自己一个年迈之人又如何养得了,一时陷入两难之境。

苦恼之余老者俯头观之,竟不觉心头一震,脸上骤然失色,落了一身冷汗。只见那小儿额中生有一缝,上下跳动得厉害,似是天眼要睁开。

老者慌忙掐指一算,脸上更是惊上叠惊,双眉不觉已经皱成了八字。皱缩的瞳孔再向其看去,倒映着小儿柔弱的模样,无奈闭目长叹:“你虽是我正道之劫,却又命承天数。本尊千年之期已在眼前,更不能再染那红尘杀劫。罢了罢了,今日我且不杀你,就当是为登天之门,积攒阶梯了吧。望你日后少生祸端,安心做个榜上之神。”

说罢老者单手持婴,剑指在空画了几画,一道金光便凭空悬于指间,对着小儿额头轻轻一指,天眼随之闭合,完整得就同从未有过一般。

行至路边,本意弃之而去,却又抬头望向穹顶深宫,不觉眸中灵珠一转,又伸手一算,心中暗想:“本尊下界千年,天宫怕是难回,如今两位兄长不和,这小儿天命不凡,日后或许还能用得上!”

想到此处,又临时改了主意:“离那碧游仙宫也不远了,且就再送你一程吧。”说罢便启足朝着远处烟霞仙山走去。

夜黑,烟霞山下,烛光点点似有山村。老者行至村内,见一户人家亮着灯,便敲响了房门。

门开,出来一妇人,见小儿置于门前,却是不见大人。雨下个不停,小儿啼哭不止,便赶忙将其抱进屋去。

次日天明,雨过风清。夫妇二人对着小儿合计了一宿,因家中贫苦,终还是将其送上烟霞山去。

烟霞山上有仙宫,名碧游,里面住着一位冷艳美仙,金灵圣母。

说起这金灵圣母那也是个人物,师承蓬莱岛,碧游宫,灵宝天尊门下。乃是金翅凤凰所化,历千百之劫,得金仙之躯,位列截教众女仙之首,为人心善,道行极深。

清晨扶光高照,烟霞山上,清烟缭绕。桃花碧竹满腰戴,犹似美玉上飞花。百鸟啼鸣传天籁,好一仙居浮于海。

童子起晨,见有小儿靠于门前,匆忙唤圣母前来。

金灵儿玉手叠于柳腰间,跨门槛而出。肤白如玉魄,乌丝如垂柳。杏仁瘦脸,鼻挺眉尖,双眸似秋水,瞳中含灵光。头戴金纱冠,身着锦绣裙。肘上披帛飘仙绫,纤细美腿裙下藏,

闻婴啼,探眼望之,那玲珑大眼一眨,看得圣母好生心怜,便差瞳子将之抱来。

接过怀中,俯首观之,一大一小四目相对,眸中不觉泛起涟漪,冥冥之中似有一根无形的丝线将二人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一刻仿佛自己就是孩子的亲娘一般。

她伸出手指挑逗着说:“你别说这小孩儿生得还挺水灵,没准大了能是个与本仙一般的美人。”

童子凑上前来垫脚偷瞄,挑眉言道:“您怎么就断定是女孩儿,万一人家是个带把的怎么办?”

“带把的?”金灵儿立马揭开棉被,露出真身,顿时眉头微皱,略显失望:“还真是个带把的。”

看她一脸失望,童子困惑“听您的意思难不成还想要个闺女呀?多少人家想要个男孩儿还求而不得呢。”

“闺女怎么了?修仙讲究心性,男人红尘多有牵连,难成正果。本仙不就是女儿身吗?哪里不如男了?”金灵儿嘟着嘴,手指逗着小丁丁反驳道,忽然反应过来,又恶狠狠的瞪了童子一眼:“呸呸呸!什么叫闺女?留不留他本仙还没定呢,少在这儿胡言乱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