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风子看到原伯贯出马了,他也上马迎战,赤风子用的一挺铁搠,这个武器也是很象回事情的,两个人接到一起,打了十来个回合,赤风子一扭马头转身就朝西边去了。
原伯贯追了上来,赤风子回头又交战两回合,然后又跑了。就这样一打一跑地,渐渐地就把原伯贯引到了翠云山这个地方。
赤风子丢弃了不好带的马匹,自己带领几员部将就跑后山去了。
原伯贯往山上望过去,就看见山上的旗帜飘得很高,风吹着旗帜飘过去飘过来地,旗帜旁边一张大伞,伞下坐着的就是太叔带,他正在伞下面喝酒呢。原伯贯说:“这个家伙合该命丧我手。”他就招呼军士向上攻击。
突然,从山上滚下来很多大石头和木块。原伯贯这个时候没有办法继续了,正想看下一步这么办。就听到山坳里面连珠炮的响声,从左右两边冲出来两路人马,左边是颓叔,右边是桃子,两路大军把原伯贯就这么围了起来。
鬼都知道这是中计了,原伯贯就想回撤,哪里知道已经晚了,没有办法,自己一不六神也被生擒,太叔带把他关了起来。
翟国大军在太叔带的带领下继续追击,战斗中,太叔带一刀把周王室大将毛卫也杀了。
消息传到了周王室,周襄王这边乱成了一团,有大臣就建议周襄王逃跑,说大王还是出巡,等待诸侯来勤王。大臣周公孔站出来说:“王师虽然打了败仗,但是大家伙儿团结起来,还可以抵挡敌人的进攻,怎么可以随意放弃社稷,把希望寄托在诸侯身上呢?”
召公过这个时候站出来说:“战争是迫不得已的,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依臣的意见呢,这件事情是叔隗引起的,大王先把这个叔隗给杀了,然后大家坚守城池,等待诸侯的援救,也是一个完全的计策。”
周襄王叹了口气说:“还是朕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周到,造成了现在的局面。目前太后生病了,宫廷内也是乱糟糟地。这种情况下,我只有暂时躲避一下,如果国人没有忘记我,诸侯些也会帮助我重新回来的。周公、召公两位爱卿,你们呢帮我收好都城,等待朕的归来。”
周公、召公听了,就叩头领取了周襄王的命令。
摆在周襄王面前有三个国家与周王室接壤可以去,一个是郑国,一个是卫国,一个是陈国。大臣富辰建议去郑国,他的理由是陈国和卫国弱小,郑国要强大一些。
周襄王心里面还是有点不肯定,他问:“以前我还和翟国一起去讨伐郑国,郑国对我没有意见?”
富辰说:“臣请大王去郑国,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啊。郑国的先祖是对王室有功劳的,这一点郑国后人是不敢忘记的。大王讨伐郑国,郑国心里面肯定觉得大王是不公平的。今天看到翟国反了,正好表现他对大王的忠诚,大王今天到郑国,郑国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么会有怨言呢。”
听富辰这么说,周襄王就下了决心去郑国。富辰接着说:“为保护大王,臣愿意率领家丁保护,大王趁我们和敌人交战的机会,就可以一路去郑国了。”他启奏了这个事情,回去就安排忠义的家丁,出门迎战翟国,把翟兵牵制到。富辰和家丁们非常的英勇,杀伤了很多翟国的士兵,成功的完成了掩护周襄王的撤退。最后富辰也战死在在乱军里面。
周襄王带领简师父、左鄢父和十多个护卫,跑到郑国去了。
翟兵这边杀死富辰后,才发现周襄王已经跑了。翟国大军兵临城下,当时城门又关上了,太叔带这边就命令释放了被关的原伯贯,让他在城门外喊话。周、召两位大臣站在城楼上,对太叔带说:“我们本来想开门迎接你的,但是怕翟兵进城抢掠,所以不敢开门。”太叔带就向翟国的赤风子请求,希望他能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并答应会拿出府库里的财物来犒劳他们。
赤风子听了,当然很高兴,就同意了。太叔带这样就进了王城,他呢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去冷宫放出了隗后,然后接着去拜见惠太后。太后见到太叔带,心里面那个高兴啊,但是高兴过了头,结果一笑后收不住,一口气没有接上来就去世了。
太叔带没有马上处理太后的丧事,他呢自己先和隗后在宫中相聚,毕竟两个人还是想念了那么久,美色多重要啊。接下来他想找小东杀掉,到处都找不到,原来是小东因为害怕罪责,已经先跳井自杀了。
第二天,太叔带假传太后的遗命,自立为王,立叔隗为王后,在朝廷上接受大臣们的祝贺。他拿出府库里的财物犒赏翟军,然后才给太后发丧。
也这件事情,当时国人为还编了一首歌谣,这样唱的:
“不为母亲办丧事,却忙着娶媳妇;娶了嫂子当妻子,臣子娶了王后。这种行为不觉得羞耻吗,说出来都让人感到丑陋。谁去赶走他?大伙儿一起啊。”
太叔带听到国人的歌谣,就知道大家都不怎么服他,怕发生变故,就和隗氏搬到温这个地方去居住,他在那里重新建了很大的宫室,日夜享乐。王城里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