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1/2)

雨雾缭绕,夜意微凉。

平安目视着电脑桌前的这杯速溶咖啡,在热气的氤氲中,思绪不禁飘向了岁月的过往…………。

这些年的清晨,平安总是会陷入一种似梦非梦之间。睁眼刹那永远是烟雨迷蒙,在淡淡的薄雾里,每一次都是平安看见孝洁蹲在盈盈的绿草地上,笑意盎然却又是孤单无比。朝露浸湿了她的发梢,隐隐的水迹顺着面盘而下又似微有泪痕,让人明艳心痛。

“走吧,我们回去“平安说。

“回不去了,我们永远回不去了,平安!你还不明白吗?”孝洁那张笑中含泪的面盘,真挚倔强。

那年高考过后的孝洁从西南离家万里来到这座滨海的城市,家远,内心反而轻松快乐无比。自小父母离异,在姨妈家寄人篱下成长,使得性格倔强又小心翼翼,敏感又毫不在乎。姨妈是她小学老师,总是喜欢在课堂批评她时狠狠的加上一句:你这双眼睛丑死了!

很多年之后,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明媚不已,眼眸婉转,总是引人倾慕。

平安就是在滨海大学校园的夏日清晨操场遇见孝洁。

那日的晨光里,女孩的脸被朝霞映红。那是他第一次看见那么美丽的眼睛。流光溢彩,顾盼流连。霞光中似有泪滴萤莹。仔细看看,却只是眼睛的旺旺水润。看见了她,平安终于知道了啥叫风含情水含笑。

一日的课后,图书馆里,酝酿许久的平安几经踌躇,终于鼓起勇气坐到孝洁身边。馆里空间空旷,隐隐鼻息轻盈,空气里微微弥漫着洁肤皂的干爽清香。此时见她从桌下的背包里掏出个碘酒小瓶,眉头轻戚。忽又莞尔一笑。拔开白色小棉球,竟然倒出个蛐蛐。寂静的馆内,蛐蛐的叫声过于怪异,引得大家伙纷纷回头。孝洁手足无措,平安满脸通红对四周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急忙伸手去盖住蛐蛐儿,没成想却把蛐蛐儿焖住了。“我只想看看它,“孝洁声音温婉清甜,泪水如潮,淹没的却是平安的心田。

“我可以带你去抓,宝山可多了。小时候我常去那。周六去吧。”

平安是滨海本地人,家在港务局,爸妈都是单位医院的行政人员。在那个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年代,港务局的就业是让周边地方人羡慕的。平安也在这样一个无忧无虑快乐平和的企业大院环境长大。小时候,大院孩子们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成群结伙到宝山嬉戏捉迷藏等游戏。

而从那座著名侨胞投资的滨海大学骑车到宝山大约50分钟。

后来听孝洁说那天不知道为什么会答应平安的邀请,也许是离家太远了,没有了姨妈的管束。中学时,不断有胆大的男孩给自己递纸条,孝洁总是惶恐不已,每次没有拆看就紧张的用手指细细的绞烂,唯恐残留一些痕迹。在男生们热烈迷惑不解里渡过了几年的中学时光,藉由大学终于离开了终年多是雨雾的山城,来到从小在书本里向往已久的海滨。

阳光灿烂的周末,温馨,静默,一路无语。

平安骑脚踏车带孝洁前行。作为国家的沿海单列市,90年代滨海的公路建设真的很好。除了不时车辆的呼啸而过,就只听见自行车轮胎摩擦地面的沙沙声。

后来,听孝洁说那天不知道为什么会答应平安的邀请,也许是离家太远了,没有了姨妈的管束。中学时,不断有但大的男孩给自己递纸条,孝洁总是惶恐不已,每次没有拆看就紧张的用手指细细的绞烂,唯恐残留一些痕迹。在男生们热烈迷惑不解里渡过了几年的中学时光,藉由大学终于离开了终年多是雨雾的山城,来到从小在书本里向往已久的海滨。

公路两旁的田野空旷寂寥,偶有褐色的麻雀群嗑喳而过。稻田里也是青黄有致,似乎能闻到未来丰收后的富足气。

”我喜欢滨海,可又对它微微有些失望。我喜欢它台风过境时街道上的肃杀寂寥,可又迷惑失望于这里海水的浑浊不堪。”孝洁突然大声的说起话来。

平安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喜欢台风天的人,内心竟然是暗暗一喜。从小,在这个临海的城市,若是大的台风过境,就可以不上学,因此平安每次心里隐隐的希望台风大些再大些,可以在家里自由自在。

“你想看蓝色的大海啊,得坐船去到舟山才行。附近的海域因为有河水入海所以都是这样灰不拉几的啦。平安也大声的笑说起来。海有啥好的,我们家在港口边时常闻到海的湿腥味,打小就不喜欢。倒是你们山城,看了沈从文他们民国时代的不少书,我倒是蛮向往的。”

这么些年来,平安一直记得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孝洁站在柱塔下,微微蹙眉,眼睛明亮,情绪激昂的像个淘气的小男生。我喜欢这里,“登塔远眺,海天一色,风光无限。“你能在这里长大,真好!“孝洁说这话时想到了自己山城家乡煤矿区常年路上的泥泞肮脏。

在滨海大学的几年里,宝山后来成了他们生活里最常去的一个地方。

一到周末,别的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