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墨水瓶事件之后,马相伯重建的震旦学院开始步入正轨,然国内外消息不断】
【同年,黄兴于长纱创建革命团体华兴会,并担任会长】
【1903年冬季,王嘉伟、陶成章等人在东京协商,1904年初陶成章、魏兰回魔都与蔡元培商议,11月,以龚宝铨组织的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为基础,在魔都正式成立了光复会。】
画面展开。
学院内,穿着素净衣衫的少年学生看着海外新闻,眼睛里带着迷茫。
“我们的国家还有希望吗?”
站在他身边,抱着西洋书籍的少年低头沉默。
海外使馆武官死了。
他不是死在西方手里,而是死在大清手里。
一个没有尊严的国家,每一个公民或许都是没有尊严的。
少年鼻翼颤抖着,连呼吸都有些紊乱,他抬头,想看看中华的未来在哪里。
只是他看到的,是一片腐朽的天空。
然而很快,穿着蓝色新衫的女同学挥舞着传单,瞪大了眼睛。
“黄会长创建了华兴会,龚先生也创建了光复会。”
“传单上说,要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两名迷茫的少年学生眼睛忽然亮起来了,他们低下头,看着这份传单。
以湘南为基础,逐步扩散,直捣幽燕!
少年攥着传单,一双眼睛里的光愈发明亮,喃喃开口。
“驱除鞑虏,掀翻这个腐朽的朝廷。”
身边迷茫的少年也站了起来,激动的手都在发抖。
“还有希望,还有希望的。”
少年学生看着传单,攥紧了拳头。
而大雨中,雷电交加,有读书人衣衫浸透,匆忙疾驰,悄悄在大街小巷发送传单。
“看看吧,看看如今的中华,看看以后的中华!”
有年轻的学生汇聚在破旧的厂房,火光照耀下宣誓。
“为新中华,为朗朗乾坤!”
一个个单薄的背影,有工人,有老师,有学生,男女,老少,生活在大清最底层的平凡人。
他们眼底像是点燃了一点火苗,于是小心翼翼的护送着,直到单薄的背影走进暮色。
金榜上,盘点还在继续。
同年,晚清最后的余烬,是在一片大雪纷飞的寒冬,这一年,国内最底层的工人饱受异族资本的压迫与剥削,出卖尊严,出卖妻儿,换来的死在这片刺骨的冷风中
有脚夫的黄包车还没来得及还,冻僵的尸体被发现在街边的角落。
港口的力工几日不曾上工,直到麻袋包裹堆积处找到蜷缩的尸身。
这些大清中最底层的人死的时候,衣不蔽体,腹部也干瘪的可笑,露出了大片的骨头。
但悲哀的是,脚夫冻毙的围墙边的夜总会,霓虹灯光,依旧歌舞升平。
力工永远也看不到,港口处来来往往,穿着西装的洋人叼着烟草的模样。
舞厅大门外的商人怀抱着歌女,笑吟吟的打赏银元,目光贪婪的上车,那些异族所谓的绅士,张牙舞爪的到来,醉醺醺的离开,总是有大把的大清商人抢着为他们付账。
这些最终都掩埋在那场大雪下,和数万冻死在其中的大清百姓躯体一样,他们到死都睁大了眼睛,迷茫而空洞。
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金榜文字展开。
【这辈子一直都在对抗大清,为了新的国家,留学的陈天华写下了《猛回头》和《整世钟》】
画面出现。
这个提篮叫卖长大的读书人,他留学就是为了抱国,他和孙中山先生为好友,
现在他站在异国他乡的海边,远远的看着波涛汹涌。
他眼底带着怒火,咬牙取出了纸张。
他想到了那些眼底带着轻蔑,叫中华百姓做长辫子,猪尾巴,东亚病夫的老外。
想到了那些为了进入租界,跪在地上,甚至不得不献上妻女的国人。
他不甘心。
他怎么能甘心。
那是中华的土地!
他提笔,激动的开始著书,传播。
这个读书人发誓,要让他们都看到这些书。
那时候,他跟着孙先生,他很希望这个国家能看到希望。
而他能做的,就是努力唤醒民众!
-
现在。
大明。
正在上工的于谦看着这一幕,陷入了沉默,内心像是有什么被狠狠的触动了。
他想到了自己,毫不在意的指着皇帝的鼻子告诉他,他穷兵黩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