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这是一个入夜的时代 (2/3)

会议上。

孙先生手中的钢笔轻轻敲击着桌面的稿纸。

“既然思想上的萌芽,不够让这个时代人民麻木而愚昧的灵魂重新唤醒,那我们就从另一个方面开始,双管齐下。”

“用武装推翻腐朽的清朝,让人民思想不再被禁锢奴化。”

“如今清廷主要势力汇聚在北地以及长江沿岸,但南方多租界,我们完全可以在南方发动武装运动,先取商埠两广,自南至北,逐步占据南部7省,然后北出长江,将反清的火种,洒向全国各地。”

会议上,几十名革命团体代表纷纷点头,顺着这个与以往不同的新思路,仿佛看到除了思想斗争之外,另一种更加切实有效的推翻清廷的道路!

“现在我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朝州,但我们需要慧州并起一路义军,分散清廷注意力,以筹备时间发展。”

人群中,年近三十的邓子瑜点头。

“我来!”

“陈天华小兄弟去了,下一个,我来。”

孙先生看着他,点了点头,他知道邓子瑜。

曾在新加泼经营旅馆,后来加入同盟会,属于华侨,很爱国,当时慧州的会党逃亡到南洋的时候都是他在扶持,因此在慧州的会党中,他的威望很高。

可谁都知道,这一次慧州起义,完全是吸引清廷注意力的,甚至很有可能被清廷大肆派兵针对。

即便如此,邓子瑜还是站了出来。

这一刻,暴雨倾盆,黑夜中,海面波涛汹涌。

年近三十的男人穿着西装,毅然放弃自己的产业,踏上了回国的甲板。

他要回去了,去发动起义。

六月,七女湖,邓子瑜换下西装,带着身边好友陈纯,孙隐直接竖起大旗,劫营夺枪,击毙巡勇数人,义军公开发布檄文。

“洋洋华夏,荡荡中华,千邦进贡,万国来朝。夷人占杀,此恨难消。”

这一刻,画面震撼至极。

尽管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都没有结果,但这些人似乎永远都不会放弃,他们又一次站在山岗上,挥舞着旗帜,为他们心中的国奋不顾身!

【这次起义持续了十余天,因寡不敌众,义军埋掉枪械,起义失败,邓子瑜被港城华民政务司勒令离境,陈纯逃亡港城,转赴南洋】

大唐。

长安城内。

李世民看着金榜上再一次的起义,愈发复杂了。

一个个奋力挥舞旗帜的身影,像是从另一个时空带来猎猎风声。

他们失败了,又一次失败,但他们似乎永远不知道放弃。

“这群人到底是为什么啊?”

“即便从未成功,他们仍是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吗?”

站在李世民身后,魏征略微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一双眼眸也愈发明亮震撼。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那个缔造伟大国家的每一个人,骨子里的气节!

造反容易,但他们不是造反,而是为一个新国家摸索道路,用生命开路!

金榜文字盘点继续。

【不光是首个革命政党成立,开始全国性质革命的波澜展开,还有国内,先后数次起义,真正打开了一个属于武装,血与火的时代】

【徐锡麟,名门望族出身,其父为秀才,当过县吏,家有良田百亩,两家商铺,当地颇有声望,自身为清廷官员,备受知府看重,于川崎参加展览,见中华古钟被掠于川崎,成为参观之物,倍感屈辱,后结识陶成章等人,思想开始转变为革命】

【孙先生同盟会带领下的起义下,为革命救国的成员打开了新的思路,这样的情况下,徐锡麟开始联系第一个革命女士秋瑾,谋划一场起义】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议定7月8日,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袭杀省文武大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金陵】

【国外谋划,国内各方呼应!!!!】

这一刻,画面逐渐展开。

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来的很突然。

人群中,身为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徐锡麟摸着怀里的短枪,目光沉重。

他知道,有人泄密了,原本两天后的毕业典礼,换成了今日举办。

但即便事发突然,他仍是毫不犹豫,带上了枪!

典礼过半,在一众朝廷官员震撼的目光中,火光迸射。

巡抚恩铭当场被击毙,其余文武官员失声惊呼,纷纷逃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