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抬头,看着天空。
“他们的国就要建立了吗?”
“可如今后世这个所谓民国,混乱无比,有割据,有清廷,有民国,有海外异族势力。”
“思想上,有人主张民国,有人主张君主立宪,有人主张自立,太混乱了。”
“他们真的能成功吗?”
孙先生回来了。
从反清革命,到被清廷通缉,川崎驱逐。
他一路穿过港岛,前往南洋,颠沛流离。
但,终于回来了。
这一刻,天空依旧灰暗。
孙先生抬头,看着那层阴霾,隐约间似乎出现了一丝阳光。
他松了一口气,目光又落在前来欢迎自己的那些面孔上。
学生,工人,商人,农民...
有人稚气未脱,有人皱纹层叠。
“好了,好点了。”
他一个人站在这里,孤独的看着这片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古老建筑。
数百年前,这里被称为清朝江宁织造署,后来变成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
太平天国时,这里是那些揭竿而起的存在占据的天王府。
如今,这里叫临时大总帅府,民国行政院。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孙先生看着那些沉没在历史中的画卷,从感慨万千,到目光逐渐坚毅。
如今,这里将会称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彼时。
远在川崎的陈独秀,接到了一份孙中山先生邀请,为都督府秘书长,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外面下着大雨。
床舱内,书生装扮的陈独秀透过舷窗,远远看着漆黑的夜色。
外面没有光。
他就这样靠在舷窗上远远看着,他看到了混乱。
但他没有闭眼,他看着很多人故意宣布独立,根本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割据成为军阀。
“改革真的成功了吗?”
陈独秀似乎在问那些革命者,又似乎在问自己。
他忽然意识到这才只是开始,是的,创建民国,只是开始。
时代没变,换了名字,人却依旧是落后的。
他想到了临行前,好友易白沙看着他手里的邀请函,目光坚定。
“你应该去的,中华民国才是你的时代。”
“这个民族,这场革命的道路,才刚开始。”
于是这一天,一位读书人从川崎远渡重洋,回到了中华。
金榜上,盘点再次开始。
【孙先生抵达国内,就任中华临时大总帅,意味着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盼望民族进步的革命者,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国】
画面也随之出现。
监狱里,三十五岁,因为之前造反,同盟会成员-刘静庵穿着囚服,剧烈的咳嗽带来的,是胸腔火焰灼烧一样的疼痛。
喉咙也像是针扎一般,带着一点血丝。
这是他在监狱里的第五年了。
常年潮湿,生满青苔的墙壁,角落里堆积的恶臭和铁锈味道,还有不少苍蝇盘旋其中。
地面上的饭菜已经馊了,混杂着汗水浓烈的臭气,灌入鼻腔。
尽管咳嗽的极为剧烈,他仍是面色苍白浮肿,只有一双眼因充血而泛红,这是常年不见天日带来的病态。
窗外游行的脚步声密集而热烈,不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这一刻,刘静庵听着外面震天的嘶吼,像是情绪疯狂的发泄,他捂着嘴,蹒跚着站了起来,极力压抑着自己的咳嗽。
“外面怎么了?”
狱卒开口,浑不在意。
“革命党成立了中华民国,占据金陵,朝廷正在交涉。”
刘静庵一抖。
这名读书人随后的大笑,像是一个真正的疯子,在黑暗中手舞足蹈。
“成功了,成功了!”
尽管前路还很远,但,属于人民的国,有了雏形!
片刻后,刘静庵终于失去了力气,但他还在笑,蜷缩在潮湿的地板上,低声呢喃着。
“谭嗣同先生,邹容先生......我们成功了。”
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日不多了,这一刻,眼前似乎出现了许多画面。
他想到自己在清廷给将士们讲述民族大义的时候。
想到了那一年成立科学补习所,联合华兴会举行起义的意气风发。
想到在教会阅报室公器私用,悄悄传播革命思想文章的一往无前。
也想到了那一年,想和那个少年一起,响应苹浏醴起义。
被叛徒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