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6章 印石之王灯光冻 (1/2)

“批发?这不可能。”

沈愈轻轻摇了摇头,将这个有些可笑的猜测抛诸脑后。

普通的青田石章坯确实可能搞批发,价格也不过几十上百元一枚,贵一些的也不过几百元。

但自己手上这种明显是清代老料子。

批发老料子的青田石印章,纵是楚州最大的杂项古玩店《万宝楼》也不敢说此大话。

看到沈愈全神贯注的观察手中的青田石印章,钱老给沈愈打开了室内的三盏照明灯,又送上强光手电与印泥白纸,才站在沈愈身旁安静的擦起玻璃柜。

打开强光手电,沈愈再次细细查看手中的印章,等壶中热茶都已经变凉时他方才长长松了口气。

钱老这枚印章在形状以及大小上确实与老柳的那枚差不多,不过沈愈还是发现了几点不同之处,

首先是颜色有些区别,老柳那枚是深青色的,而钱老这枚则是浅青带点微微泛黄。

第二,虽然钱老这枚印章的印文也是非常模糊,具体刻的是什么字也已无法分辨,甚至沈愈刚才蘸了印泥在白纸上用印也是无法看清。

但有一点,钱老这枚印章并没有任何缺损,老柳那方印章在印面边缘处有一个小磕碰。

第三点,老柳的那枚印章是白文印,而钱老这枚是朱文印。

朱文印也叫阳文印,线条是实的,当印章蘸上印泥后在纸上印字,字是红色,故此得名叫做朱文。

白文印则是完全相反,刻章的时候字是凹下去的。

用印时因为印章上的字蘸不上印泥,所以章印到纸上后,字的部位空白,而这空白之处恰恰又是印章的内容所在,因此得名白文印。

第四点,两枚印章的手感也是不同,两枚印章都可说是包浆醇厚,但钱老这枚印章握在手中隐隐有一种冰寒之意,而老柳那枚沈愈确信是没有的。

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钱老这枚印章细节处理的非常细腻,整体刀工流畅,未见丝毫的粗糙与凑合。

细细品味更会发现一种古朴厚重与风雅飘逸相结合的大师风范。

顶级刀工!

顶级篆刻!

绝对的大师作品!

现在让沈愈有些摸不准的反而是这方印章的用石,他虽然已经隐隐猜到了一点,但还是不敢完全相信。

说实话,沈愈平时接触的多是些普通青田印石。当然,稍好些的他也见过,但钱老这枚印章的材质着实有些超出沈愈的认知范围。

若是沈愈没猜错的话,这很可能是青田石中的极品,青田冻石。

青田石,因产于浙省青田而得名,与寿山石,昌化石属于传统三大制印名石,并称为印石三宝。

青田石有说自宋代就开始开采,不过沈愈便览古籍,从各种典籍记载来看,明代以前的青田石还不是十分有名。

到了明代后因为青田石温润细腻,莹洁似玉,其中之佳品比玉还要强上几分,觉得有利可图的制印商家便开采出来制造成图章推荐给当时的文人使用。

随着用印的人越来越多,这样使得青田石名气大增,经过多年开采后,竟然形成了一个山洞,名曰“图书洞”。

青田石品种很多,其中最名贵的当属有结晶且半透明的青田冻石。

青田冻属于石中之宝,传说青田冻石在夏天掌心冒汗时握在手中,就好似握住一块寒冰一般,可让人暑气全消。

钱老这枚印章沈愈握在手中也是感到凉意十足,所以既有可能是名贵且极其稀有的“青田冻石”。

沉默!

沈愈闭上眼睛开始在脑中思索所有有关于青田冻石的资料以及鉴定方法。

青田灯光冻又名灯明石,为青田石中第一佳品。

只是现在见过灯光冻的人极少,甚至传说如今市面上早就没有了灯光冻,现存的灯光冻只剩几枚明清老印章。

沈愈自然也没见过真实的青田灯光冻,只在古籍中了解过。

明末五子之一文学家屠隆在其所著《考槃余事》中说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者谓之灯光石。

清代鼎鼎大名的王士祯在其所著的《香祖笔记》中也提到印章旧尚青田石,以灯光为贵。

过了约莫两分钟,沈愈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陡然迸射出一道璀璨精芒。

自己虽然没见过青田灯光冻,但是祖父却是见过!

祖父曾言,黑夜鉴定青田灯光冻石,效果要远胜于白昼。

试一试?

想到就做!沈愈起身关掉店内的所有灯光并拉上遮阳帘后再次打开了手电,这一次,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印章猛然呈现出一种灿若灯辉的绝美之感。

啪嗒!

强光手电掉在了桌上的声音让钱老不禁侧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