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初中时我没有查过这首诗的后一句是什么,也没有想要查过,这是那位老师给我们班的一句毕业寄语。在当时初中并非诗一样的童话故事,升学的压力乌云一样笼罩在每一个稚嫩的灵魂之上,我和阿南也不能幸免。
到临近中考的后期,我们每天晚上回家固定煲电话粥,往往是说着说着阿南就开始抽噎,她是典型的泪失禁体质,坏情绪顺着眼泪一起溜走了。我更喜欢一个人深更半夜偷偷流眼泪,大多是考试将至,对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懊悔,后悔无济于事,第二天接着顶着黑眼圈去上课。
别看中考阿南比我高20分,在町城市一模的时候,阿南总分能超我100多分,这几乎是比我多答一科的水平。说这些并不是想证明阿南有多厉害,而是想证明当时的我有多衰。我从小到大都是那种最典型的中等生,考的高就飘飘然,考的低就触底反弹,分数全靠考前突击,平时作业是抄的,上课是懒得听讲的,回答问题是回答不上来的,说小话是每节课必说的。前进的动力全是被动,没有自觉,推我就走,不推我就躺平。
话虽如此我也并非一事无成,我唯一的好成绩体现在地理上。在这条学习漫漫长路的初期阶段,智力高低事实上对考试结果没有多大的影响,努力了就能高分,低分只能证明你没有用心。夹在中间的我在理想主义和应试教育间摇摆不定,此时对于小趴菜的我来说,唯有兴趣能驱动我自发学习。
当时我刚上初中不久,正处于对知识和新环境好奇的阶段。地理是我那时最喜欢的学科,山河湖海虽说只只停留在书本上,更多像是个代号,但一想到总有一天可能会去到那些地方,我就愿称地理是门浪漫的学科。教授地理的是隔壁班的班主任,一个有些不苟言笑的老师,第一节课我开小差就被抓了,想必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
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后来想想,一个年级二十多个班,老师必然记不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我很幸运被铭记,不是因为开小差,而是因为我一骑绝尘的地理成绩。在我最辉煌的时期,一些刁钻的问题我都能答上来,我还记得当我说出答案,老师带着班里的同学鼓掌的场景,窗外的阳光照到屋里暖融融的,连带着我的回忆里也布满暖意。
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地理涉及到的全是枯燥乏味的背诵,对于执意要做个理科生的我来说,背诵向来不是我的强项。美好时刻就这样一去不复返,我的高光时刻就这样悄然离去,之后即使是被叫起来,我也像只无精打采的鹌鹑,不是回答乱七八糟就是干脆没有答案,成绩也从名列前茅回归中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