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做外贸除了资质,配套的港口和对应的基础建设等条件之外,外贸的货物选择,也是很有讲究。
受限于发展起步的时间早晚,彼时国内的许多方面,是远远不如外国的。
在这一点,秦天没有任何想要辩驳的地方,即便这是自己的故乡。
事实,是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更改的。
但他更清楚的知道,祖国的未来一片光明。
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利用人口红利发展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就是最优解。
青羽商会和京海市商会,两方协谈的大工厂项目,全部是围绕服装、金属制品、零部件以及家具等,基础型制造行业。
这些制造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符合现在京海市,乃至是全国劳动人口的需求。
门槛低,意味着可选择的劳动力范围更大,用工成本会更低。
许多都市商业类型小说,穿越回去动不动就是高精尖产业。
秦天不由得冒出一个疑问。
你主角就是带着系统,系统给你对应的技术,请问系统难道是直接给你发对应的人才吗?
假如没有行业的相关人才,那些高精尖行业如何实践落地呢?
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起码就现在京海市的劳动力受教育情况来看,许多行业的发展压根不具备,发展该行业对应所必须的基本人才。
你不能指望一群高中肄业的人,去给你研究手机电脑芯片啥的,他们或许连串联、并联是啥意思都不懂。
仔细翻阅了一下几个大工厂的介绍书,吴浩成收起玩笑轻松的神色,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如果说之前秦天的话,还限定在望梅止渴的阶段,纯粹是画大饼的话。
但有了这些工厂的支持,京海市的外贸发展已然具备了所有必须的条件。
充足的货物,扩建后的港口,以及改革开放的大政策支持,地方上政策宽松和扶持...
京海市的外贸行业腾飞,已成一个即将到来的必然事实。
“难怪老祖宗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我倒是读过不少,但秦老板的这份魄力和规划能力,我自愧不如,你的这个外贸发展规划已然相当成熟,没有我一样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京海市商会也好,青羽商会也好,建工集团的陈泰也好,吴公子也好。我想京海市的经济红利,足够我们所有人填饱肚子,还有富裕。”
老实说,搞不懂吴浩成,得不到吴华荣这位市长的支持,京海市的外贸一样能搞起来。
还是那句话,历史的大趋势是不会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发生变更。
起码,吴华荣没有这个本事和能力。
只是秦天并不那么在乎,眼前的一点得失多寡。
现在得到的少一点无所谓,只要能加快整个流程,等到自己占据了行业头部,以后能挣钱的地方多的是。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才大。
分钱分润只是小问题,将所有利益相关方,全部拉拢到自己身边,聚集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日后无论是外贸,还是想要发展其他行业,都可以事半功倍。
相反的,你拒绝了其他人,一个人想着吃独食。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秦老板你的提议我很心动,但我还需要考虑一下。而且我必须告诉你一点,我家那位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主,就算你拉我入伙,也不代表他一定会全力支持。”
“吴公子多虑了,他会的。”
“秦老板这么有把握说服我爸?”
秦天摇了摇头,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解释。
吴浩成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天从始至终,都没打算去说服吴华荣。
吴华荣要是这么容易被说服,京海市这么多人,早就有人说服他了。
想要说服这样的人,你越是主动就越容易对方的反感。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对方看到这条路的可行性。
等路走通了,一些利益都清晰可见,对方自然会站在自己的身后。
咋?
白送给你的政绩,你不要么?
笑话!
只要吴浩成入伙,整个外贸和其他项目顺利推进下去,得到吴华荣的支持就是迟早的问题。
于公于私,秦天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
离开白金瀚,回到自己家后。
望着坐在沙发上刺绣打发时间的母亲,吴浩成犹豫着,要不要跟母亲商量一下。
可转念一想的话,他只要跟母亲说,就等于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