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真费口舌 (2/3)

“吴老弟,张老弟,”李村的村长年纪最大,看上去是一副憨厚的长相,“说句实在话,这事娃们放学回来就说了,村里人一直都在议论这事儿呢。”

“老哥,你说说。”吴村长说道。

“俺们村的人吧,其实都觉着今天的事儿挺好。为啥这么说呢,俺村的娃都在蒙班呢,见天儿下学回来一进村就喊爹喊娘的要吃饭,大人们就问啊,你在学里不是吃过饭了么,全家就你有干饭吃,你咋有脸喊饿的?”说到这里,李村长偷眼看了看吴村长,然后继续道:

“娃们就说没吃饱,中午就那么两口米饭,菜也只剩下菜汤了。说他们跑不过大孩子,也抢不过大孩子,等他们打饭的时候,厨娘那就没剩啥了。但是娃们今天回来说吃饱了,还吃得香,蒸鸡蛋上有肉末呢。”

见李村长这么说,张村长想想自家那个混蛋小子,都叫他爷奶给惯坏了!但是自家孩子自家疼呀,不能让别人说。又是赶紧发声:

“唉,也是啊,咱村离得远些。厨娘的孩子能吃饱,咱娃就抢不上了。”

看,转移矛盾了吧!这是在说以前都是五棵树村的人给做饭,所以他们的孩子能吃饱,另两村的吃不饱。可不是他家孩子多能抢食,而是你五棵树村不公平呀。

楚清欣赏地看了眼李村长,刚才有他带头发言,自己现在就省心了,坐当吃瓜群众吧。

耳边有咔嚓声,小宝正用小牙嗑瓜子壳呢。真有正经的吃瓜群众啊。

吃了一个瓜子,小宝可能觉得费劲,就不吃了。把瓜子壳揣进腰带里,没扔在地上。挺讲文明嘛!

张村长的话让吴村长听出不对劲了,想了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就说:

“唉,你们早些告诉我嘛。也怪我不够周全,妇人们做事,哪有不向着自己孩子的。要是咱三个村一起轮着派厨娘就好了。”

言外之意,这事儿也不怪我,你们不说我咋知道,再说是你们同意从我们村派人去做饭的。也没有哪个娘不向着自己孩子的。能让孩子上学的,哪家不是寄予厚望的呢?

“三个村轮换也一样。”谢先生道:“就是三个村轮流派厨娘,依旧是小的抢不过大的,厨娘的孩子当天能吃顿饱的而已。”

这是阐述事实了。厨娘可以让自己孩子多吃点,然后同村的孩子求一求,也能多分点,剩下的也就不够吃了。于是三个村长都沉默了。

“但是我很欣慰,咱们三个村一直以来也没为这事儿闹过别扭。”谢先生先给了个甜枣。嗯,共建和谐村落。“但是呢,事儿不算大事儿,但是积得久了,就该有矛盾了。”这是再打个巴掌,提醒他们刚才的推诿?

“咱们的学堂有章程,有学规,但是厨房没有。三位,不如我们共同制定个规矩?”谢先生引导方向了。

“那有啥用?县官还不如现管呢!”张村长第一个提出质疑:“都交一样的粮食,厨娘给自己孩子多吃点,谁还能知道咋地?”

“嗯,这是个问题。”谢先生赞同,目光投向李村长:“李老哥,你说说看?”

“俺也不知道该咋整才让大伙都满意。但是娃们今天回来都挺高兴的。”这是赞同楚清的做法喽?

吴村长这时向大家介绍楚清了:“各位呀,这是袁氏,昨天才进的俺们村。她跟家人走散了,带个孩子没处去,暂时在俺村落脚的。

唉,这征兵征的,各家的壮劳力少了,妇人们下田了,晌午饭顾得上学堂就顾不上自家,不好指派了,我就做主让袁氏去专门当厨娘,也算让她有个落脚地。”

介绍完了接着道:“这么看呢,我觉着今天中午袁氏的做法还是有道理的。

首先呢,袁氏专管做饭,虽然落脚在我们村,但也不是我们村的人,就不会偏向谁家娃;

再有,各家出的粮食和银钱都一样,银钱是用来买菜的,粮食呢各家自带的,既然都一样,那吃饭的时候就该都一样,你们说是这个理儿吧?”

大伙都点了点头,又认真看了眼楚清。楚清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个明摆着的事儿用得着分析么?

“可是饭量都不一样啊。”张村长喊道。

就你家孩子胖,可不是饭量不一样嘛!楚清心里吐槽。

可是这几个村长又觉得张村长说的有道理,大孩子自然吃的多嘛。谢先生笑眯眯的看向楚清:“袁氏,你说说想法吧。”

楚清说道:“各位村长,交一样的钱粮就该吃一样的饭菜,这点大家都同意吧?

现在咱们说说饭量不一样的问题,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吃饭确实很重要。

对于饭量大的孩子,我建议家长多提供钱粮,交多少吃多少。”

这话收获了一堆不信任的眼神儿,好像多交的钱粮会被楚清昧下一样。尤其是张村长,那表情仿佛在说:“你想拿我们的钱粮喂饱你家孩子啊?”谢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