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驴之梦(二十四) (1/2)

我是一头憨驴,也是一头傻驴,为了外出打工多挣钱,被同村的好友倒卖到千里之外的磨坊。憨傻的我,为了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我又利用手机微信,慷慨地给他转去了300元喝酒钱。我只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年近五十岁的我,既没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也没有能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自从村办企业破产倒闭后,我就开始在家乡附近跟着建筑队或者是私营企业打短工。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出力流汗暂且不说,更是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固定的地方,每月挣到手里的钱,最多时也不过是三四千元钱。这些辛苦钱,它只能勉强维持我们全家人的温饱,即便我们全家人省吃俭用也是没有多少结余。眼看着儿女们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亲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让我心急如焚,夜里做梦都是想着怎样外出打工挣大钱。

去异地他乡打工挣高工资,这是我一二十年前就有的想法,可就是因为没有亲朋好友的介绍,生性胆小怕事的我,又害怕在招聘网络上遇到骗子公司,所以我也只能是嘴上说一说,梦里想一想。可现在不一样了,孩子们眼看都已到了用钱的时候,如果没有钱!我拿什么给女儿做陪嫁?如果没有钱!我又拿什么给儿子送彩礼、办酒席?更别说在镇上给他买婚房了。说一句心里话,我不害怕打工的地方环境恶劣,我也不害怕打工地的吃住条件差,我更不害怕工作中的出力流汗。我就想着去了外地的磨坊,自己在工作中多干一些,生活上能勤俭节约就多勤俭节约一些,每个月能比家乡再多挣一二千元钱,我就心满意足了。

就在我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同村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他在天津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中他告诉我,宁夏银川有一家规模较大的模仿,现在急需干杂活的小工。工期八个月,磨坊管吃管住,工资一天200百元。每月允许暂借1000用于日常生活,等到工期结束时人走账清,并报销来回交通费,如果我想去,他可以给我报名。从没有外出打过工的我,听到好友说一天能挣200元钱,我的内心立即就想到一个月就是6000元。磨坊既然管吃管住,我一个月最多也就是二三百元花销,干够八个月,我就能给家里挣四万五千六百元。想到这里,我没有丝毫犹豫,用感激涕零的语气告诉他:“我去,我去”。

三月初的宁夏银川,虽说已进入了春天,但显然没有摆脱冬天的寒冷。大街上依然是寒气逼人,天空中时而下着小雨,时而小雨中又夹杂着雪花,早已有心理准备的我,虽然穿着厚厚的毛衣和羽绒服,却依然被冻得浑身颤抖,牙关忍不住被我咬得咯咯作响。走进磨坊的接待站,接待站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很快就给我办理了入职手续。当我走进宿舍的时候,一路紧张、不安的心,才感到了一丝踏实。这是一间废弃的大仓库,里面住了二三十人,上铺放行李,下铺就是我们睡觉的地方。看着铺好的被褥,看着崭新的床单和枕头,我用手一摸,二层很厚实的褥子上面是两床新棉被。此刻,我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可短暂的的高兴之后,内心又忍不住有了一些诧异。一个来干杂活的农民工,会有这么好的待遇吗?这新被褥可是纯棉花做的,我只有结婚的时候,父母才给我做过一床新被褥,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第一次外出打工,竟然能再次躺在新被褥里睡觉。虽然我有些不相信,可眼前的事实又让我无法解释,既来之则安之,管他呢?先躺下美美睡一觉再说。

在磨坊的大餐厅里,我吃到了来宁夏银川的第一顿早餐。看着厨房的案板上,摆放着一大盆煮鸡蛋、一簸箕油条,旁边还有馒头、稀饭和咸菜丝,我感觉来这里真是来对了。当我排着队快走到厨师跟前时,才看见案板上还放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每人一根油条,一个茶叶蛋,请自觉取餐。馒头和稀饭不限量,你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严禁浪费粮食。在农村长大的我,自小就非常节俭,浪费粮食自然不会。我端着饭碗坐到了餐厅的一角,还没有开始享受银川的油条和茶叶蛋,口袋里的手机就发出讨债似的鸣叫声。看到电话号码,我忍不住一脸的高兴,急忙接通电话,同村的朋友用关切地语气问我到了没有?并问我这里的吃住条件怎么样?如果感觉还可以,就要踏踏实实好好干,等到了年终岁末揣着几万元回到村里,必须要请他吃大餐。听朋友这么讲,我一边笑嘻嘻地承诺着,一边回答他:“不用等到年终岁末,我现在就可以请你喝一杯”。挂断了电话后,我立即查看手机微信钱包,看见钱包里显示余额还有435元时,我毫不犹豫地给朋友转了300元喝酒钱,以此表示对他的感谢。

用完了早餐,工友们穿着崭新的工作服和劳保鞋,戴着清一色的安全帽,开始列队登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大巴车,他们准备去往市郊的新建磨坊。我和昨天新来的五个人,今天要去磨坊的集团公司会议室,参加新入职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隔着大巴车的窗户玻璃,我看见工友们个个精神抖擞,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已焕然一新。他们不像是农民工,倒像是央企的石油工人,或者是刚刚入伍的解放军战士,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们即将去守护祖国的边疆。我的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