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东伯侯,姜桓楚,为人正直、刚强,是天下八百路诸侯之首,更是姜元妃的父亲,权柄极大。
此前黄飞虎遭贬,纠其缘由,不外乎既为外戚,又出自将门,获封武成王,在军中声望极高,权柄极大,为君王所忌?
黄飞虎的妹妹只是后妃,姜桓楚的女儿却是元妃,黄飞虎的父亲不过是一关总兵,姜桓楚却是八百路诸侯之首,历代东伯侯都没有姜桓楚的荣耀,可谓盛极一时,只要心生叛意,就能让大商动荡!
西伯侯姬昌,势力虽然不如东伯侯大,封地又在地广人稀的西岐,但他比东伯侯更得人心,百姓无一不是口称西伯侯仁义,赞不绝口,西岐的田赋也极其宽容,百姓无不感恩戴德,西伯侯收拢人心,又是何目的?
商容还在思考的时候,姜桓楚突然出列,说道:“臣闻,求木之长,固其根本;欲流远者,必通源头;臣虽愚,知其不可,何况尊上乎?”
这个劝谏很有水平,并没有指着鼻子骂帝辛昏庸无道,这时候商容觉得东伯侯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此时娘们嘻嘻的西伯侯姬昌也出列,言语间一直维护冀州侯苏护,不断说苏护多么多么贤明,为大商立了多少多少功劳。
商容没听出什么问题,可再一想,问题来了。
表面上苏护是第一个反对帝辛旨意的人,但是商容知道一切都是帝辛与苏护的计策,能识破这个计策的人少数。
商容在心里为西伯侯感到可悲,为苏护站场说话,这可是大忌啊!
商容连连摇头,姬昌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这分明是要污帝辛声誉……
帝辛(殷子受)听到姬昌连连发难,心里乐开花,装成愤怒的样子,说道:“本尊乃人间致尊人皇,行事何须向汝贱臣解释?”
天下谁最想君王昏庸无能,绝对是西岐的姬昌,只有帝辛越昏庸,才能凸显出姬昌的仁德。
帝辛(殷子受)的回答,显然无法让臣子们满意,闻仲在心里叹息,大商气运当真无可续乎?
北海大胜,群臣误以为帝辛是一位蛰伏的明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名身材瘦小的官员,走了出来,直接拜倒在地说道:“臣万年,幸不辱命!”
帝辛(殷子受)似乎回忆起了什么,想到这里,帝辛(殷子受)说道:“卿有何奏?”
“臣,节令官,不负尊上所托,精算节令,推演天象,终得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言毕,万年呈上一册。
帝辛(殷子受)拿着历法一看,心里凉了半截,这份万年历……
万年说道:“旧岁已完,新春复始,又逢诸侯朝贺,臣祈请尊上定下节令。”
帝辛(殷子受)已是半瘫在王座上:“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商容大喜,连忙叫人拿来历年的节令记载以及天气、收成记载,一阵分析之下,万年历的推导方式,准确无误。
此时姬昌可以肯定,诸侯回到封地后按照万年历上的节令耕种,只要发现封地粮产增加,百姓必然对帝辛感恩戴德,姬昌心里暗骂老娘才是不是太激进了?
历史上的帝辛这样的人?
姬昌不由得手心冒汗。
帝辛(殷子受)却没功夫在意姬昌,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处理这个叫作万年的人,对了司天监,帝辛(殷子受)决定把万年调去司天监,当个少监。
帝辛(殷子受)决心早些退朝:“卿等可还有事要奏?无事提朝!”
“恭送尊上!”
…………
当天晚上,苏护到了崇侯虎府邸拜谢一番后,便带着家眷,打算回到冀州,苏护当夜出了朝歌,猛然想到一件事,题反诗,自己得给他们一个更明确的信号。
于是乎,苏护在城门外大声道:“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黄飞虎正在夜巡,一听有人吟诗,这是反诗啊!
想到这里,黄飞虎心头热切,骑上五色神牛,手拿芦枪,叱喝道:“前方乱臣贼子哪里跑?”
苏护心中暗骂,黄飞虎被贬到南门,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怎能知道朝中大局,还真当自己是反贼啊?难怪被贬,连尊上的心思都琢磨不出。
于是,苏护催促马夫快行,然后被追上了,被活捉了。
车架里还有妲己,帝辛未来的妃子,黄飞虎没有轻举妄动,只是擒着苏护,将他们一家又重新压回了朝歌。
当帝辛(殷子受)知道了黄飞虎把苏护抓回来了,顿时无语,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纷纷怒骂苏护,就连姬昌也连连摇头,而帝辛(殷子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每次都在关键的时候功亏一篑。
帝辛(殷子受)有点怀疑人生,黄飞虎……我跟你势不两立,突然想到了什么不如学习汉朝设一个西北都护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