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宫门,贾家除了贾政外,都四处乱撇。
贾政身上被当太上皇特赐官位,自然进过皇宫。
而旁边的贾琏与贾宝玉之流,哪里见过如此辉煌的宫殿。
都是一脸神往的看着成群的宫殿。
贾玦却是神色如常。
眼前皇宫虽说华丽无比,但对于后世的紫禁城还是差些。
贾珍的眼神却在来回走动的宫女上。
只有贾政一脸正色的往前走,贾赦脸色灰暗不知在想什么。
而跟在贾珍身后的贾蓉,则是盯着贾玦看。
原来这就是父亲昨日提前的玦三叔,果然是一表人才。
贾蓉已在心底酝酿如何与贾玦搭话,如此人物,必是要请贾玦吃顿饭的。
开国一脉中,只有水淼一脸平静的走在前面。
有北静王的王爵在,水淼可以随时出入皇宫。
对着这些东西早已司空见惯。
行走间,水淼的眼神还在时不时偷瞄贾玦。
他想不明白这个贾玦怎会拒绝他抛出的橄榄枝。
这让他有点心生恼怒。
要实施计划,贾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贾家虽已在军中无任何实权,但几代国公积攒下来的香火情还在。
这才是贾家最珍贵的财富。
而内宅之人,还在为了几个金银细软而争斗。
水淼心思急转,看样子要找别的办法拉拢贾家了。
盏茶功夫。
众人在领头太监的带领下,来到龙首宫。
说来,如今神朝,两圣同天,宫内布局也很有意思。
太上皇已经退位,但仍占据龙首宫,而隆正帝只能屈居与养心殿。
朝中大多数勋贵臣子为太上皇旧臣。
朝议之时,臣子们只尊太上皇,而不尊当今隆正帝。
隆正帝有时政令都出不了养心殿。
看着被勋贵与权臣垄断,慢慢腐朽的神朝,隆正帝心中渐渐升起一丝丝无力感。
他有心上位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诸多政令被太上皇驳回。
如今勋贵已成神朝蛀虫,隆正帝要想改革,必须彻底剔除这些勋贵。
而太上皇是依靠勋贵们起家。
太上皇登基之时,若不是开国一脉鼎力相助,他也不会荣登宝座。
而太上皇刚登基时,朝堂之上出现了开国勋贵一家独大的景象。
权贵垄断朝堂,无论哪个皇帝都会心生忌惮。
而太上皇却弄出元平勋贵来制衡开国勋贵。
不过太上皇没忘记开国一脉的功劳。
贾家在太上皇登基中是出了大力的,而太上皇自然没忘记这个功臣。
荣国公贾源之子贾代善,在太上皇时期重回荣国公爵位,任京营节度使。
那个时期的贾家,真是辉煌一时。
而现在,开国一脉后辈腐朽,只会吃喝顽乐。
反而又造成朝堂之上元平勋贵一家独大的景象。
这让初登圣位的隆正帝头疼不已。
太上皇居于龙首宫,隆正帝碍于孝道,有事必须请示太上皇。
勋贵手中权利太大,早已造的民声沸起。
他的御桌前,弹劾勋贵们的奏折早已堆积如山。
对于这件事,隆正帝也主动找过太上皇商议。
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在太上皇认为,他们要依靠勋贵们统治这个天下。
而年轻的隆正帝好几次微服出巡,亲眼看到勋贵们的恶行气愤不已。
勋贵子弟早已失去了先辈们的锐气,现在成了趴在神朝上的吸血蛀虫。
如若不及时根除,不出几年,神朝会从内部瓦解。
而太上皇却是满脑子想着制衡。
只要朝堂上臣子争斗不止,他们作为裁决者就能从中获利。
对于太上皇的说话,隆正帝语气锐利的直言。
他居于龙首宫太久,该出去看看人间疾苦。
看看那些勋贵如何欺压百姓的。
只是对于这种说法,太上皇一脸嗤笑。
大骂皇儿幼稚,被那些腐儒忽悠。
那些江南大户圈地养奴隶,资助读书人进入朝堂,为的就是把控朝纲。
这是两人皇帝治国方针的调整,更是新老思想的激烈碰撞。
很明显,现在是太上皇更胜一筹。
隆正帝只能暂时蛰伏下来。
本来想着借勋贵欺压百姓的罪名,打压几家,再扶持几家替自己掌控兵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