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兴之后,轮到随侍的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和士兵大显身手。
一时间,围猎之地仿佛变成了战场,百骑并发,弓箭齐鸣,众人左奔右突,呼啸山林。
酷似一场短兵相接的实战演习,时而人兽交斗,时而围追堵截,受伤的野兽无论逃到哪里,都要捕获。
一场酣畅淋漓的围猎结束,士兵们猎获鹿的,要把鹿尾巴割下,以鹿尾条数计算猎获之数,等候奖赏。
蒙古王公贵族和二品以上的官员猎获野兽,要在皇帝面前跪献。
皇子皇孙们的战利品数量,要记入档册。
在围猎中,如有队形不整齐、不奋勇追猎者,要严厉惩处。
对于勇敢不怕受伤的人,则给予提拔或奖励。
除了紧张刺激的狩猎,人们也会安排其他娱乐来放松心情。
比较有特色的是“塞宴四事”,也就是蒙古王公进宴时的什榜、相扑、教駣、诈马四项活动。
“什榜”是音乐表演。
蒙古乐师头戴红缨皮帽,身着蓝色蒙古袍,用笳、拍板、火不思、筝、口弦、琵琶、阮、双清、二弦、四胡等乐器奏乐助兴。
“相扑”即摔跤,是宴会中必备的表演,胜者会得到酒或羊肉等奖励。
“教駣”又称“骑生马驹子”,是蒙古古老的驯马方法。
这项活动中,蒙古王公会事先将野马的马驹赶到宴会地点附近的旷野上,再挑选善于驯马的子弟20人。
教駣开始后,20个人骑着马,手持套马杆,追逐驯服野马驹,直到它们服服帖帖。
“诈”汉译为“跑”,“诈马”就是赛马的意思。
每次诈马比赛都有数百匹良马参赛,比赛的距离为20里,最先到达终点的36匹马为优胜马,会获得嘉奖。
与普通赛马活动不同的是,“诈马”的选手都是拥有骑马特长的幼童,可见清代统治者对骑射这一传统艺能的重视。
木兰秋狝通常在每年农历八月举行,但准备工作一般从当年年初开始。
统计人数、准备行装、安排行程及食宿,以及秋狝期间的打猎、宴会、赏赐等,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销。
大周朝的国力逐渐难以承担。
围场面积广大,疏于管理,盗猎、乱砍滥伐等事时有发生,环境逐渐恶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