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中。
年世兰带人将逃回来的大雍百姓安置在了城内,并命人给他们送上稀粥和馒头。
待他们用过一番后。
再询问他们是从什么匈奴部落里逃出来的,有没有见到贾蓉。
这些大雍百姓,因贾蓉从水深火热中逃出,因此,对贾蓉自是顶礼膜拜,充满了感激与虔诚。
“将军如同天神一般,从天而降,踏破匈奴部落!”
“将军骁勇英武,他只一挥戟,便有无数匈奴的性命被他收走。”
“是将军拯救了我们,并给我们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我们是从努尔哈赤部落中逃出来的,这个部落中约有三万匈奴,皆被将军与他的军队斩杀殆尽。”
……
听着百姓们的话语,年世兰的眸中异彩连连。
京城男儿多荒淫,又以读书为尚。
因此,她从未见过如贾蓉这般的男儿,比她敬爱的哥哥还要强大,还要更加有能耐。
她回想着贾蓉端坐马上的身影,已然是芳心暗许。
暗自在心中悄悄盘算着,即便贾蓉有了家事,她也要跟着贾蓉。
无论是嫁作平妻也好,还是被抬入贾家做妾也罢,她都甘之如饴。
做衣如做人,必须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才好。
如果不能嫁给贾蓉这样的英雄豪杰,人生还有什么意趣呢?
她心中盘算着这些,急匆匆地跑到了帅营中去,求年羹尧快些再拟一份请功折子送入宫中。
皇上无权。
太上皇刻薄寡恩,只愿培植亲信。
若是哥哥不催紧一些,怕是这些功绩,都会被压而不谈。
在年家兄妹为贾蓉的打算下。
请功折子一封又一封,如流水一般被送入了皇宫之中。
……
与此同时。
大漠。
一处巨大匈奴部落,出现在贾蓉与两万精骑的眼前。
各色帐篷连成一片,绵延在整个大漠之中。
被拱卫在这部落最中央的,乃是几十个白顶金黄色花纹的帐篷,应当是匈奴的王帐。
在这群帐篷的最中央,有一面猩红色魔神旗帜,这旗帜如一团燃烧的火焰一般,潺潺而动。
这旗乃匈奴王旗,是匈奴的精神支柱。
在王帐周围,是一大片演武场。
越有五万的匈奴勇士在演武场上操练着,激情昂扬的呐喊与咆哮声,在整个大漠上回荡。
部落外围,是成群的牛羊与马匹。
以及……一群大雍孩童。
这群孩子大约六七岁的模样,四肢着地,身上一丝不挂,如牛羊般啃咬着地上的杂草。
除了外形,他们压根就不像是人!
据贾蓉之前解救的那些雍人所言,匈奴有吃人的习俗。
如此,这些孩童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
望着那些如牲畜一般的孩童,贾蓉的目光愈发似冰冷,眼底有怒火在暗暗酝酿。
他握紧缰绳与长戟,脸上满是冰冷与狠辣。
“诸君,随我踏破王庭!”
“是!”
两万精骑齐齐应答,战意滔天之声,划破了匈奴王庭的安详与平静。
贾蓉压低身体,拽动缰绳。
赤兔马如似离弦之箭,一骑绝尘,两万精骑紧随其后。
千军万马,直奔匈奴王庭而去。
这般浩荡之声,立即惊动了所有匈奴。
留守于匈奴王庭之中的右古蠡王见势,当即命所有匈奴将士上马应敌。
王庭之战,一触即发!
……
而此时。
皇宫,御书房。
案桌边的小几上设着一只极精美的鎏金香炉,香炉中焚着上好的兰香,使整个房室中都充满了沁人心脾的香味。
雍正正坐在案桌前批阅奏折,看着眼前这一大摞写满了鸡毛蒜皮之事的折子,他的脸上隐隐露出了几分不耐。
这时。
太上皇雍玄从门口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的贴身太监李德全,怀中抱着约摸一乍厚的奏折,小跑着跟在雍玄的身后,
见雍玄进来。
雍正忙起身磕头道:“儿子参见父皇。”
雍玄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并将李德全怀中抱着的那一摞奏折全部撇在了案桌上。
神色晦暗不明道:“瞧瞧这折子!”
雍正点头,伸手打开一本。
上书:臣年羹尧,请陛下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