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我若带甲十万,兵马精良,薛小姐当如何应对? (1/2)

顾阳每多说一句,二人面色便多白上一分。

等到顾阳话音落下。

便是智计超群得薛宝钗,也完全没有了主意。

瘫坐在椅子上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公子,我薛家与你们呢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害我薛家啊!”

薛王氏想到薛家被顾阳牵连,身死族灭。

不禁开始激动起来。

站起身对着顾阳开始指责起来。

再没有刚才对顾阳得害怕。

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他薛家居然招来了这样的一个人。

就连前厅的薛蟠,也被吓得瘫倒在椅子上不可置信的望着顾阳。

若是顾阳当真逃出金陵,竖起反旗。

到时顾阳透露风声。

言说自己在金陵受到了薛家的帮助。

到那时,只怕还真会如顾阳所言的一样。

路过薛家,都是薛家的罪过。

更不用说藏身薛家,还拿了薛家的银两了。

到那时纵然薛家每人有八张嘴。

怕是说不清楚。

锦衣卫可有的是手段问出顾阳是不是真的在薛家停留过。

“不知顾公子有何底气,敢对着立国不过百余年的大周竖起反旗?”

见薛蟠与薛王氏被吓的六神无主。

薛宝钗只好开口询问顾阳的底气。

若是顾阳当真有着什么底牌。

他薛家也不是不能挣上一挣。

但若是顾阳只是随口说说的话。

他薛家也只好在顾阳走后,亲自到应天府投案。

希望对方能看在薛家宗亲的面子上。

不要为了争功而置薛家于死地。

听着对面清脆般的声音,顾阳便知道说话的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

果然比薛王氏、薛蟠之流的镇定多了。

于是顾阳起身对着里面回道:

“在下的底牌刚才你们也了解过了。”

“能不声不响的将三十七万两白银收入囊中,这何尝不是一种本事?”

“今日是数十万两白银,明日数百万石粮草自然也不在话下。”

“况且如今大周虽然立国才百余年。”

“但武将已经逐渐凋零。”

“北方连年天灾不断,塞外胡虏又屡屡扣边。”

“此乃天亡大周,如何不是在下的机会?”

“这些只怕还不够吧!”

顾阳说完,薛宝钗直接反对了起来。

“大周未然武将凋零,但仅限开国一脉,其余还有不少沙场骁将,且大楚武备并不松弛。

若是想要举旗收拢流民为军,难成大事。”

“至于北方天灾,虽有流民无数,但各省兵马齐备,根本就没有起义的机会。”

“塞外胡虏虽屡次扣边,但有九边精锐镇守,难以让大周伤筋动骨,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

眼看自己的数条理由被宝钗一一驳斥。

顾阳不仅没有不悦。

反倒是十分的高兴。

看向里面的人影也多了几分欣赏。

这薛宝钗果然不愧是博览群书的才女。

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但对这天下之事,还有这等了解与见识。

“那依薛小姐之见,在下应当如何呢?”

顾阳虽然已经有了计划,但还是开口问道。

里面沉默了一会儿,很快便有声音再次传来。

“我薛家也曾收到过北方有人因为朝廷赈灾不利而起义的事情。”

“但那些流民所组成的兵马,就连各府的守备都战不过,更何况是各省的提督营了。”

“不能率先击溃各省的官兵,就没有起兵的空间。”

“若是再过百年,大周武倍松弛,顾公子或有一线生机。”

“如今么,就此隐姓埋名,或也可安享一生,顾公子又何必要生出反心呢?”

“哈哈哈!”

听到宝钗的话,顾阳突然大笑起来。

“薛小姐果然聪慧过人,博学多才。”

“薛小姐说的不错,大周立国不过百余年,各地兵甲齐备,武力充沛,确实没有义军存活的空间。”

“但各地的灾民是在下起兵的底气,却不是在下起兵的助力。”

“若是我能快速带甲十万,兵马精良,不知小姐又该如何应对?”

听到顾阳如此说,薛宝钗顿时眉头紧蹙。

感觉顾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六章 我若带甲十万,兵马精良,薛小姐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