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缠绵病榻的迎春 (1/2)

樊楼。

地处神京东城,占地百亩,郁郁葱葱的松柏之间,亭台楼阁,池馆水榭点缀其中,是有名的销金窟。

曾有风流才子在这里为了一个花魁,一掷万金,曾有爱酒之人为了别具特色的美酒梨花白,豪掷千金,也有人在此地输掉整个身家。

梅花园。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披着天蓝色披风的秦钟看着宣纸上灵气逼人的《咏梅诗》,不由得夸赞道:“欧阳兄,没想到你做文章第一流,写诗也是第一流。”

“梅花的美丽刻画的入木三分,将雪与梅花结合一起,述说着对梅花的喜爱。”

“欧阳兄的字也写的极好,铁画银钩,自有一番风骨,就像雪地里的梅花一样,傲气凌人。”

“来年二月份春闱,欧阳兄定能一举夺魁,说不定还能夺得头名状元呢!”

来自五湖四海的赶考举子相互奉承着,就着还未消散的雪景和绽放的梅花,对欧阳旭的咏梅诗评头论足,场面很是热闹。

“诗词而已,上不了大雅之堂。”

拱了拱手,来自杭州的欧阳旭很是谦虚的回应着,只是眼底残留的一抹喜色述说着他内心的兴奋、自得。

临近春闱,今日的诗会要是传出去,他,欧阳旭的名声将更上一层楼,说不定会被贵人看重,从而一飞冲天,实现他的凌云之志。

至于杭州等他回去的赵盼儿,赵盼儿是谁?

“咕噜噜!”

铜炉内的银丝碳剧烈燃烧着,上好的青梅酒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喝着小酒,有些上头的欧阳旭环视一圈,好似站在舞台的中央:“诸位,荣国府贾琮连杀一家十三口,如今竟然有人在报纸上洗白他。”

“是可忍,熟不可忍,我等身为学子,应当讨伐他,将他丑陋的嘴脸大白于天下。”

与此同时,国子监。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有如此骇人听闻的灭门案件,顺天府、神侯府查了整整十日,毫无线索。”

“这是什么,这是无能,这是官官相护,身为国子监的监生,未来的天子门生,我等有义务监督此事,还死者一个真相。”

年纪轻轻的蔡京爬上书案,声嘶力竭地控诉着,充满蛊惑性的言语让众多莘莘学子义愤填膺。

一时间,众人对贾琮口诛笔伐,甚至准备用手中的笔为死者讨一个公道。

翌日。

“卖报,卖报,国子监、进京赶考的举子就灭门案首次发表文章。”

“勋贵之后残害百姓,神侯府、顺天府至今无有作为,这是另有隐情,还是官官相护?”

“勋贵乃国之蛀虫,膏粱子弟不思报国,整日惹是生非,这是糟粕,应当予以严惩,以示惩戒。”

身穿蓝色马甲的报童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无数学子、达官显贵带来最新消息,尤其是国子监的文章,文辞很是犀利。

见状,众多贵女怒了,纷纷用她们的才学反驳国子监的文章。

双方你来我往,旁征博引,唇枪舌剑,以致于整个神京男女对立,报纸的销量急剧攀升,一时间洛阳纸贵。

遍观史书,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皇城,龙德殿。

“包卿家,诸葛卿家。”

身穿玄色冕服的崇平帝望着正襟危坐的包拯、诸葛正我,面无表情地问道:“你们说,还需几日才能把此案查清楚?”

因为各方暗中推波助澜,想要浑水摸鱼,此刻的神京暗流涌动。

在有心人的误导下,从贾琮灭门案上升到文武对立,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大打出手,相互揭老底,让崇平帝脑壳疼。

甚至有不少他刚提拨起来的官员陷入这场风波中,贬官的贬官,坐牢的坐牢,崇平帝损失惨重。

包拯拱了拱手,说道:“陛下,只需一日即可。”

在王朝、马汉的护送下,宋慈估计今天傍晚抵达神京,能不能还死者一个真相就看他了。

“好,就给你们一天时间。”

闻言,崇平帝心中悄然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结果,尽快完结就好。

本想利用贾琮灭门案打击以贾家为代表的四王八公,没想到被人偷家,想到这里,崇平帝深邃的眸子里寒光凛凛。

……

夕阳西下,最后一抹余晖洒在即将关闭的城门上,“哒哒”的马蹄声响起。

“等一等,我们是顺天府衙役,十万火急。”

“还请等一会儿,我们马上进去。”

在城门官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王朝、马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