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意?”贾宝玉询问道。】
【跛足道人开口,指了指边上有些疯癫的同伴。】
【“此人出家前的俗名叫甄士隐,姑苏人士,葫芦庙旁,家中虽然不堪富贵,但也算是名门望族。”】
【贾宝玉打量甄士隐一番,此人生平他也知道,事之繁琐,简以概述,不必多言。】
【但跛足道人却一一道来:“我此游历人间,本想为你护道,偶遇此人,动了恻隐之心,本想不沾因果,度他出家了,了去尘缘。”】
【“俗世讲究因果报应,不过是宽慰人心的谎话罢了,朱门埋奸骨,苦命多良人。”】
【“本不想管这俗事,但你是唯一的变故,你且听来他的遭遇,若是为他了了这尘世因果,我且屏蔽天机,授你三张符箓。”】
【跛足道士以手为笔,凭空写出三张符箓,事了之后,我自会找你,把这三张符箓给你。】
【贾宝玉点头,心知三张符箓定有神异之处,但他也没多问,视线投向疯癫的甄士隐。】
【跛足道人手指点在甄士隐的眉心处,他神智立刻恢复精明。】
【“你且将苦事全部与他,且看他能否为你做主。”】
【甄士隐点头:“我本住在姑苏城十里街,仁清巷,相比祖上,虽然落寞些,但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
【势利街,人情巷。贾宝玉喝着茶,面上不动声色。】
【甄士隐继续道:“我有一幼女,名作英莲,元宵佳节之时,本是阖家团圆之日,但我那幼女被拍花子拐走。”】
【“从此之后,再无相见!”】
【“家中烧了大火,田粮颗粒无收,只能投奔岳丈,但仅剩的家财也被骗去。”】
【“可怜我那幼女啊,我现在都不知道她是死是活。”】
【“幼女未丢之前,我曾见过一僧一道,那僧人曾指着我大笑:”】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现在想来,倒是一语成谶。”】
【“可怜我女英莲啊!”】
【“你闺女长什么样?”贾宝玉打断他,没来由的问了一句。】
【甄士隐道:“幼女粉雕玉琢,眉心一点红。”】
【“我有画像,拿给你看。”】
【说这,甄士隐从怀里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画像,展开之后,是一个粉嫩的娃娃,几笔勾勒,看不出神韵,唯独眉心用朱砂点了一点。】
【贾宝玉开口道:“你这娃娃我见过,如今就住在贾府之中,被薛大傻子纳为妾室,唤名香菱。”】
【“此话当真!”甄士隐如疯魔一般,死死盯着贾宝玉。】
【贾宝玉面不改色。】
“天啊!”
贾府此刻算是炸了锅,姑娘,婆子,丫头,小子,各个把视线投放在香菱身上。
香菱此刻已经哭红了眼,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涕泗横流。
嘴里不停的念叨着阿爹。
她被拐走的时候,虽然还不太记事儿,但脑子里多少是有一些印象。
林黛玉、薛宝钗也流着眼泪哭着上来安慰。
“可怜我这妹妹,怎么落在这个命数。”
“人间都讲究个因果报应,妹妹才三四岁,便被拍花子拐走了,当真是可怜。”
“这近二十年里,到底遭了多少苦!”
命数无常,事与愿违。
贾府中人看到天幕上,宝公子与甄士隐的对话。
最可怜这个父亲,也可怜这个姑娘。
贾母也不禁感叹:
“真是个命苦的人呐。”
越是对香菱心生怜悯,看薛蟠的眼神就越不对。
大明律法上写的清清楚楚,对于拐卖儿童的人贩子。
买卖同罪。
薛蟠此刻也不敢吱声,只得默默坐在一边,半点声响发不出。
薛宝钗对自己这个亲哥哥也是颇多怨言。
这人从小就不学无术,常常仗势欺人,还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单单是从拍花子手中买人,这一条罪名就够他,在应天府大牢蹲到老死。
只是审理他这个案子的人叫贾雨村。
乃是贾政举荐上去的官员。
兴许是回报恩情,又或者有别的利益勾连。
薛蟠买人打死人这事儿。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贾宝玉喝了口茶:“其中缘由,我已知晓。”】
【“此事就算没有符箓的交易,回贾府之后,我也会整顿家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