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宁国公的后代,果然英武过人。”
周正不愧是玩弄权术多年的政客,似乎早知道贾蓉心里的想法,一开口变相的打消了贾蓉的疑虑。
贾蓉本就生的面如冠玉,再加上一直修炼长青决,自然有股说不出的英气。
贾蓉并没有对方语气和善,就放下戒心。
眼前这位怎么登上皇位的,他可是在来到这个世界后仔细的了解过,可谓如数家珍。
周正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
还在潜邸的时候,就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表面与诸兄弟维持和气。
私下却与周雍的重臣隋凤道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周雍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周雍的信赖。
承乾六十年,周正四十四岁这年,正是周雍登基四十周年大庆。
他奉命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遵命代周雍南郊祭天。
次年,清查京、通两仓,又秉命冬至祭天。
周正的这些活动,对他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由于他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
足迹遍于大周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
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历史问题,取得了关于民事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观察了周雍处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锻炼了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获得了从政的一些经验。
就这样一步步得到了周雍的信任,可说其人城府颇深。
看他即位后做的事就可以看出此僚并不是好伺候的主。
周正即位后先是重用周雍的十子周不疑,接着打击与自己争夺皇位的诸位皇子,最后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周雍最信任的老十四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晋封老八为和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老九发往青海西大通。
鉴于大周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他又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待这些完成后他又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为改善民生,实行摊丁入亩,使大周人口的暴增。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贾蓉面对这样手腕的君主,怎么可能掉以轻心。
“臣贾蓉见过陛下。”贾蓉并没有被周正的一句貌似称赞的话便昏了头脑。
“不错不错,果然有你祖上的遗风,不卑不吭很好好!”周正十分满意的看着贾蓉。
不等贾蓉回话,周正又开口道:“以后朕的安全就全全依仗你们这些龙禁尉了,你们可是天子亲军,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
周正依然是和善的看着贾蓉,只是语气意有所指。
“蓉本就出身于勋贵之家,阖府陛下恩待甚厚。如今又蒙陛下不弃,提拔贾蓉于微末之中,贾蓉怎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正朗然一笑。
“难得贾府之中还有个明白人,只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夏守忠在旁侧看着这和谐的一幕,不禁暗自低语。
“贾家怎么出了这么一个滑头,拍马屁的功夫都快赶上咱家了。”
周正自是不会去关注夏守忠怎么想,十分满意的看着贾蓉道:“不日便是一年一度的木兰秋晛,你可随行。”
“诺!”贾蔷拱手陈道。
周正一挥手,示意贾蓉可以下去了。
贾蓉踱步慢慢地退出大殿。
“今日倒是有些意思,京城之中都说这贾蓉是出了名的浪荡子,今日一见到与流言不符。”
“皆是陛下天威所致罢了,连贾蓉这样的浪荡子在陛下面前都变得乖巧了。”夏守忠急忙开口道。
好像为刚刚没有大显身手而找补。
“你啊你。”周正一指夏守忠。
随即语气一变,郑重的说道:“该做事了。”
夏守忠自然明白做事的含义。
帝王虽然是整个天下最有威严的人,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人,朝中的臣子也不是个个都忠心于他。
他得跟满朝的文武百官斗智斗勇。皇帝能治理天下,自然是有本事的,他治得了百姓,当然也斗得了奸臣。
于是自己手下这样的机构诞生了,十三衙门,专门替皇帝盯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十三衙门除了收集情报以外,还杀人于无形,当年文字狱就是十三衙门的杰作。
当初隆庆帝手下的一个老臣打牌丢了一张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