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围猎(一) (1/2)

五皇子周文的府邸,周礼趾高气昂的站在五皇子面前。

“皇上口谕,五皇子周文接旨。”

周文疑惑的看了看两人,随即跪下道:“儿臣在。”

“你荒唐,莠言乱政。七皇子说古往今来的圣主只有我大周的太祖高皇帝和朕是英明的圣主。你怎么说是父皇要传位给朕的第七个儿子,以后再敢胡说,朕决不轻饶,钦此。”

五皇子神色复杂的跪在地上,口中呐喃的道:“儿臣...儿臣...”

接着起身勃然大怒:“二哥!你....”

而在行宫中的周瑾听了这件事,心里不免得意,凡是和我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

...............

第二日一众人终于来到了围猎的地方。

大周围猎有一复杂的流程。

第一是入围:入围有东、西两个崖口,过波罗河屯西北行经隆化县牛录乡到阿穆呼朗图即是卜占崖口,俗称西崖口。从波罗河村北行经唐三营到隆化县与围场县接界处石片子村即是东崖口。

第二是驻扎行营:入围后即选择适中位置,相度地势,搭设行营。

大周制定了严格的行营规制:“行营之制,内方外园。中建黄幔城,外加网城,结绳为之,设边帐百七十有五为内城,启旌门之,每门植纛二。东镶黄、西正黄、南正白。外设边帐二百五十有四,为外城。启旌门四,每门植纛二,东镶白,西镶红,南以正兰、镶兰分日植之,北正红。外围设宿卫警跸,各帐皆以护军官校环卫”。

外城正南,为皇帝拟发谕旨的军机处,负责城防的提督衙门、管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以及兵、刑、礼、工、吏、户六部营帐,东、西、北为随班八旗各部。秋狝行营外圆内方,层层设防,戒备森严,行营所驻各部职能俱全,实际是大周朝廷的一个缩影。

第三是试围:选定川谷先小范围试猎。

第四是布围:范围一二十里,三四十里不等。视度山川大小远近撒围,此时围而不合,与此同时,正白、正红旗为左右两翼,黄旗指挥,蓝旗为两翼前哨入围。接着,布围队伍军旗招动,呐喊鸣金,压山而下,缩小包围圈,兽物围中狂奔。待人并肩、马并耳时谓合围,此时兽只群集,布围即成。

第五是请围:布围毕,黄旗指挥官发出号令,全军脱帽、举鞭、束马,高呼围毕。指挥官执旗疾驰看城,礼毕,高呼“围毕,请皇上猎”。皇帝出看城行围。

第六观围:皇帝出猎,各班近卫选练尾随,牵狗、驾鹰、递箭、护卫。若大个围子,若多只野兽,任一个信马驰猎,皇帝猎后归看城陪皇太后观围。

第七罢围:皇上观围临末,执事为未获兽物请命,先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遂分班“陈牲数获”请赏,或就地点起篝火分麾下炙,或回行营夜酒,市肆,次日另起一围。

第八是驰猎:皇帝错罢,一声令下,皇子皇孙,各部大臣,蒙古王公,八旗各营及从全国各地派来的射手围内驰骋,各显身手。只见矢上弦,剑出鞘,战马啸啸,旌旗猎猎,身飞逐走,左右是宜,但听中军号响收猎。

第九是聚歼:即四面转合,八旗各营所选射手相等,但听令下,万箭齐发,步步为营,直至全歼,数获请赏。

第十是追杀:即四面围合,先将兽群从一头压向另一头,然后放开一个口子,两厢击鼓助威,不得发射,各班选手从后追杀,不得放牲,直至全歼。

第十一是阻截:与追杀反之,即三面合围,马队从一头顺走廊轰赶,迎面设若干道甲兵堵截杀射。

无论哪种形式,如遇虎、熊,须驰报看城,唯皇帝取之。

行围一般20天左右。期满,随围全体扈从皇帝至张三营举行盛大庆功典。

先由蒙古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盟长宴请皇上谢恩,其余陪酒。

后由皇帝赐宴犒赏三军及蒙古王公。席间有蒙古大乐队,舞妓,杂耍助兴。

庆功期间,还要举行儿童骑驹表演和赛马、套马、射箭、摔跤等比赛活动。

最后以阅兵宣告本届秋狝礼成。皇帝回热河休整数日返京,蒙古王公也各回所属。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即各部士兵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口吹木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出雌鹿进行猎杀的意思。

木兰围场有一万多平方公里,木兰围场设立之初,根据围猎及训练军队需要,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方里依照山的走向和动物分布情况,共划分为67围,后来又在原有67围基础上增加5围,达到72围,因此大周人习惯称木兰围场72围,围与围之间以木栅栏或在沟口植柳,俗称“柳条边”为界。

整个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师,东通盛京,西临察哈尔,地处漠南蒙古诸部之中,它是北京通往内蒙古、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的重要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