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城,荣国府。
荣庆堂内一派欢声笑语。
老太太贾母正逗着一帮小字辈说笑。
含饴弄孙,纵享天伦,好不快活。
忽有丫鬟来报:
“启禀老太太,二老爷来了。”
贾母转过头对着贾宝玉说道:
“哦,可巧了。”
“正说到你老子,他便来了!”
“快快请进来!”
门帘掀开,贾政手持一封书信走了进来:
“儿子向母亲问安。”
言毕,站了起来。
贾母问道:
“这会子进来,可是有什么喜事?”
她从贾政脸上的表情便已猜测到,肯定是有什么好事发生。
果然,贾政喜滋滋地递上手中书信,说道:
“母亲猜的准。”
“确是喜事,大喜事!”
贾母眼神一亮,说道:
“哦?”
“快说来听听!”
邢王二夫人、李纨、王熙凤、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连同一群体面的大丫鬟,如鸳鸯、琥珀、平儿、金钏儿、玉钏儿、袭人等,尽皆将好奇的目光瞧向贾政。
只见贾政清了清嗓子,说道:
“金陵那边传信,族中子嗣,秋闱中举。”
一听是这事儿,好奇心最重的贾宝玉反而最是失望。
低下头小声嘀咕道:
“又是一个禄蠹罢了!”
“我还当是什么好顽的呢!”
贾母轻轻摸了摸贾宝玉的脑袋,笑道:
“你还小,自然不懂。”
“这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当年你祖父与东府里的你大祖父,共同定下‘由武转文’的家策。”
“几十年过去了,除了你敬大伯父之外,咱们家竟再未能出一个科场上的幼麒。”
“你大哥哥虽是个读书的料子,不到十四岁进了学,原以为能金榜题名。”
“谁知却......”
老太太说到这里打住了话头。
再说下去不知道该有几人伤心抹泪了。
“所以,虽是金陵那边的旁枝子嗣,今番中了举人,明年再高中个进士......”
“咱们家也算多了个进士出身的文官。”
贾政接着老太太的话说道:
“母亲说的正是!”
“儿也是此番思虑。”
“信上还说,那孩子不仅中举。”
“而且还是个江南省头名解元!”
“前途......前途无量啊!”
这下子不仅老太太吃惊,就连邢王二夫人等一众人等尽皆讶然了起来。
“江南省头名解元?”
“老天爷,这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啊!”
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自幼耳濡目染也听说了不少科考之事,遂也说道:
“我听说江南省仕林中人才济济。”
“考中头名可不容易啊!”
聪敏明慧的玫瑰花贾探春说道:
“谁说不是呢?”
“咱家林姑父,前科的探花郎。”
“当年就是江南省秋闱科场上的解元公。”
二木头贾迎春捂着嘴巴惊讶道:
“啊?这么厉害?”
“............”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
贾政继续说道:
“我今番欣喜,正是这个道理。”
“我大乾朝历年科场,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中多有一名江南省解元的位置。”
“远的不说,咱们家林姑婿如海便是前例。”
贾政是个酷喜读书清谈之人,
现如今又掌管着整个荣国府。
他比谁都更加清楚这江南省解元的分量,
也比谁都更加欢喜贾家出了个读书人的事情。
毕竟刚刚老太太所说,
由武转文的家策乃是事实。
但现如今已濒临破产,
东府的贾敬虽是考中了进士,
却不知为何心灰意懒,
跑去城外玄真观做了道士。
西府自己的长子贾珠也是读书科举之才,
却英年早逝,断了希望。
再则自己虽承蒙太上皇眷顾,
赐了个工部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