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瞎子李典没一会儿也来了,无意间,李典跟蔡嘉清聊起了云来酒楼的来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云来酒楼来历可大了。”李典自豪的说起来。
原来啊明朝末年,烽火连天,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难民如潮水般在各地奔逃求生。
白牡丹的父母,本是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虽家中也不富裕,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善心。他们眼见着难民们拖家带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心中满是不忍。于是,在路边搭起了一座简易的茶棚,每日早早起身,生火煮粥,免费施粥给路过的难民。那热气腾腾的粥,不仅填饱了难民们的肚子,更温暖了他们在乱世中千疮百孔的心。
寒来暑往,岁月流转,随着局势渐渐平稳,难民逐渐减少。可南来北往的商客却日益增多,这片小小的茶棚,每天都能迎来不少行色匆匆的旅人。白牡丹的父母想着,若是能将茶棚扩建成一个能让旅人安心歇脚的地方,那该多好。
于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四处筹措资金,又在邻里的帮衬下,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劳作,一座崭新的酒店拔地而起。他们给它取名为云来酒店,寓意着四方的客人能如云朵般自由汇聚于此,在这乱世后的安稳里,寻得一处温暖的栖息之所。而这酒店,也承载着一家人从施粥助人时就坚守的善良初心,在岁月里静静诉说着那段温暖的过往。
蔡嘉清趁着歇息的空档,好奇地凑到李典身旁,眼中满是八卦的光芒:“李将军,我一直好奇,您和咱们白老板是怎么认识的呀?”
李典闻言,手中的茶杯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意,思绪飘回到多年前:“那是个春日,柳絮漫天飞。我跟着父亲进了这云来酒楼,当时年纪小,又有点怕生,就站在一旁不吭声。”
“然后呢然后呢?”蔡嘉清听得入神,迫不及待地追问。
“然后啊,就瞧见一个穿着淡粉裙子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朝我跑来,她就是牡丹。”李典嘴角上扬,回忆着白牡丹当时的模样,“她一点也不怕生,直截了当地问我叫什么,还对我脸上这道疤好奇得很。”说着,李典指了指自己脸上那道浅浅的疤痕。
蔡嘉清忍不住笑出声:“白老板向来心直口快,我能想象那画面。”
“她不仅没嫌弃这疤,还说等我长大了,这疤能让我威风凛凛呢。”李典眼中满是怀念,“后来,她拉着我去后厨,给我吃了酒楼里的桂花糕,那是我第一次吃到那么甜的点心。”
“从那以后,我们就常在一起玩,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李典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又看到了儿时那个活泼的白牡丹。
蔡嘉清听得津津有味,感慨道:“没想到,您和白老板的缘分,从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李典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是啊,这么多年过去,这份情谊从未变过。”
富贵一边听着他两的聊天一边算着账,好像有他好像又没有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