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可覆舟 (1/2)

铁城武率领靑组人马反了亲王之后,在B国的扶持下自立为王。可是这位王因为在战争过程中欠下B国的账太多了,在外交方面又被B国处处压制,在这期间,双方签订了不少屈辱的条约。比如说允许B国将军队驻扎在A国,将几大港口交给B国治理,允许B国在A国国土上建学校办教育。没用了多久,B国的军队发展到了醉酒后到街上强抢民女,肆意玩弄,几大港口大量的往A国输送武器,A国的部分国民被洗脑到认为B国教育才是精英教育,非要将自己孩子送进去上学。可是华三丰看的出来,B国的野心是要将A国逐渐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可是这位新王铁城武却默认了B国在本国国土上的种种恶行,也可以说他是无能为力,铁成武在身体本来就很脆弱,再加上夺权之战,自身消耗太大,现在已然进入迟暮之年,只想着自己能享受一天是一天,对于百姓们怨声载道,生不如死的渴求,他早已抛之脑后。

红组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时机,积极响应百姓呼声,同时还大量印发宣传单,揭露腐败统治和B国窃国的野心,事实说明,红组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大量觉醒的青年人开始走上街头,宣讲红组的理论,他们非常勇敢,敢于同腐败统治相对抗,可是还没有更好的掌握方法,没多久,几百人的进步学生队伍因为在街上游行被B国抓走。华三丰和彭淮商议,务必将这批学生营救出来,因为他们是红组的种子,是这个国家的希望。

华三丰发动红组的各路人马,对关押进步学生的地点进行刺探,然后征集了几名纸扇谋士的营救方案,他们发现关押的地方铜墙铁壁,硬闯损耗太大,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且这些看守都是B国部队,经受过训练,不好突破。其中左德的手下带来一份图纸,大家打开仔细查看,发现这正是关押地点的建筑设计图纸啊!通过分析确定只有下水道才是最好的突破口,大家商议后,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和备用计划。

一天后,当太阳渐渐走下了山坡,大地宛若被一层黑纱渐渐笼罩,红组的队伍已经在地下开始了攻势准备,他们在地下发现,这个老建筑原本是一个防空避难所,后来被B国的部队改造成了一个关押基地。将一座避难的港湾,变成了人间的炼狱。

红组利用抬尸体的人,偷偷进入关押地制造混乱,趁乱将出逃的消息带进了关押地点的学生手里。凌晨2时,随着一声爆炸声,关押地点一片嘈杂。无数的人朝着锅炉房的下水道附近跑去,B国的看管根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一队红组的突击手便如同天降神兵顺着下水道冲上了地面,他们掩护着学生从下水道出逃,因为下水道已经被扩宽,等到看管们拿着枪冲过来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全部进入下水道中逃跑。红组突击队,无心恋战,得手之后立即撤退。

华三丰将这些学生中的骨干成员挑选出来,听了他们讲述对红组理论的见解,发现这些学生骨干确实思想先进,甚至超过红组中一些老成员。华三丰正式邀请他们加入红组,这些学生骨干日后都成为了推翻B国的关键力量。

随着身体状况恶化,靑组头目铁成武一头栽倒在地上,再救起来已经是只剩一口气了。靑组群龙无首,彻底变成了B国的走狗。华三丰看得明白,现在这个时期,谁称王,谁就活不了多久,他果断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他对这些反应敏捷的学生骨干进行秘密培养,这些孩子的演讲能力、逻辑能力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他们派往各地,发展壮大红组的力量,有的弃文从武,有的深入山区,他们开始尝试着用自己脑子对残暴统治进行撼动。

三年期间,红组忍辱负重,一直避免与B国、靑组发生正面冲突,养精蓄锐,而又不停的派出小队对铁路、油库等地进行打击,训练新人,搞得对方气急败坏,一直寻求红组主力进行决战,可是就是不能围困住红组大部队,几年下来敌方人困马乏,红组经验越来越丰富。

历练几年之后,彭淮与华三丰商议,现在红组已经拥有了与敌方一较高下的力量,可以大展拳脚试上一番。华三丰也觉得此刻正是时候,他听了彭淮的几十个战斗推演,认为时机成熟,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这一日,红组的几条密语被地方获取,他们内容是发给红组核心的内容,地方立即调动几十万大部队开始对红军主力的所在地进行围剿。红军驻地易守难攻,地形凶险,气候恶劣,敌军到来后,久攻不克,僵持了数月,补给保障又难以跟上,逃兵越来越多,B国不得不增派更多督军和铁成武的亲信队伍来增援。这一次在火炮、空对地等重火力加持下,敌方推进很快,他们嘲笑着红组的力量不过如此,甚至嚷嚷着可以将红组驻地夷为平地。战斗几百次,就在他们感觉自己要攻入红组驻地中心的时候,突然受到铁成武发来的急电,王宫被围,速速来救,十万火急。可是B国和靑组的力量都集中在攻击红组驻地上,他们认为那不过就是红组的小股势力妄图通过攻击王宫,逼迫退军,对于铁成武这样一个将死之人,B国早已认为他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们选择了忽略,继续围攻红组驻地,果然红组对王宫的攻击几日后自行褪去。紧接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