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东瀛之行 (4/6)

平静的道,

“老头你讲吧…,本王听着就是,嘿嘿,”黑衣蒙面人嬉皮笑脸的回道,

那老头抬头望了望夜空里的寒星:“这个故事,要从太祖朱元璋登基大宝开始,那是80多年前的事了,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登基大宝,登基后自然要册封一众与他同甘共苦过的兄弟,册封后,他还始终念念不忘一位故人,他的这位故人姓张名无忌…

“啊…?”黑衣蒙面人一听,内心一惊,但没有吭声

只听那老头继续道:“这位张大侠,不喜功名利禄,在太祖未登基之前就已隐居山野啦,太祖却始终对他念念不忘,登基后,曾派人多方查询此人,也未果,时日一久,寻防此人之心也就淡了,我给你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这位张大侠后人的故事…”

“哦…”

那老头望了望,蹲在他面前仔细听着的那黑衣人继续道:“这位张大侠隐居山野后,娶有两房妻子,正室为赵氏,侧房为周氏,一家人生活还算是闲逸富足,赵氏为他诞下一子,周氏为他诞下一子一女…”

“赵氏诞下的男孩取名叫张正,周氏所生女孩取名张怡、男孩张骏,一大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听到了风声,风闻朝廷一直在寻找他们的踪迹,于是,他们就远赴那些更加偏僻的穷山恶水间,又匆匆躲过了十数年,三个孩子也都长大了,也都成了家,张大侠也慢慢的老去…”

“赵氏所生的独子张正性格豁达为人耿直,娶有三房妻妾,因为他们常居于山林野间,娶的当然也都是些山野间的古民村女,他正室娶的是上官氏,二房夫人娘家是南宫氏,三房娶的则是慕容氏,三位夫人都为张家诞下一子,”

“张大侠当然乐的是咧开了嘴,却又愁上心头,他这半辈子避居山野也就算了,可是,他可不想让他的后人,世世代代也都避居于山野恶水间,于是,他与老夫人赵氏及周氏商量…”

最终决定,他的孙子辈们都要改姓,都要随孩子他们母亲娘家的姓氏,也就是上官氏,南宫氏,以及慕容氏,

慢慢的…孩子们都长大了,而且都向张大侠学了一身的好本事,都想出去闯一闯,可张大侠总是不同意…”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突然,有一天,这位张大侠感觉到自己将要大限将至,就把这些已长大的孩子们都叫到了他的床前,苦口婆心的道“…我知道,你们始终都要到外面去闯一闯的,但是,有一点你们要千万谨记,那就是永远不可透露你们的本姓,否则…”

孩子们都问他爷爷“为什么…?”

“可老人家总是摇头,没过多久,老人家就驾鹤西去了,赵氏周氏两位老夫人也都因为悲伤过度,未出孝期也都双双尾随老人而去…

“老人一去,这些孩子们从他们的叔父辈那里知道了一些关于老人的故事…”

“这些孩子们知道了关于他爷爷的故事后,个个都是摩拳擦掌,为老人鸣不平,他们决定,要把应该属于他们张家的东西给拿回来…”

“于是他们苦下功夫练功,又经过了几数年的努力,他们都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他们决定要把这江湖给闹个天翻地覆…”

“这也没什么…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老头说到此,内心流露出了无限的悲愤,低头看了看…面前蹲着的那位黑巾蒙面人,那黑巾蒙面人还是在静静的瞪着他双漆黑明亮的眼睛在望着他,

老头叹了口气,继续道:“…当他们在江湖上混的小有名气后,他们千不该…万不该,…再偷偷的回到了他们长大的地方,将他们的叔叔张骏一家,姑姑张怡一家,都给…都给…灭了口…”

“他们的父亲张正…壮年时多病早逝,从小照顾他们的…也正是他们的叔叔和姑姑,唉…他们可也真能狠的下心…下的去手,他们应该是在担心…他们的叔叔和姑姑将来有可能会泄露他们的身份,所以,才会…可,他们的叔叔和姑姑是那么的疼爱他们…如同视如己出,又怎会泄露他们的身份呢…”说到此处,那老头已是老眼泛着泪花,

听到此,那黑衣蒙面人静静的望着那老头,帮他擦去了眼泪,淡淡的道:“老头,你不让我开口,我也要开口了,被灭口的张骏一家…也就是…你的亲生父亲对吗?…而杀你父亲和姑姑的人,也就是你的亲堂兄对吗?”

老头黯然神伤,并没有回答他,却道:“稍后,你我就要天各一方,临行前,你我要痛饮三大杯,自从那次…唉…老夫已近30多年没有饮过酒啦…”

“好…老头…来…”说着,那黑巾蒙面人,拍开了身旁不远处的那两坛老酒泥封,

泥封一去,酒香四溢,一老一少…就这样在这寒夜里对饮了起来…

在东瀛数日一过,周寒博已携着柳碧漪准备赶赴中土,柳生影月并没有同他们一起回赴中土,在归航的海船上,周寒博无意间看到了一位很眼熟的水手力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