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待果如烟去搀扶,玉珠仙子将袖袍向上轻轻一撩,穆一星立觉一股劲道将他自地上托了起来。
玉珠仙子盯着果如烟泪汪汪的眼道:“唉!你现今已成鬼仙,竟还对尘世有所眷恋,三哥三哥地叫个不住,缠缠绵绵、儿女情长的,可见你把情字看得太重了;你若放在人世间,肯定是位贤妻良母;然则你选择了修仙道路,这样的情绪原本是不应该有的,但上天却又留给了你俩见面的机会,说明你俩今世情缘未了,还能够将缘分再持续一段时间,究竟能不能成为一对神仙夫妻?这要看你们的机缘和造化了!”
果如烟将泪痕擦尽,喜道:“师尊,您刚才是说我俩还能再续前缘么?”
玉珠仙子道:“为师适才已经言明,若续前缘,就要看你们的机缘和造化了,机缘凑巧,或许你俩能成为一对神仙伴侣;机缘不够,你俩只能分道扬镳。
“为师已经修道三百多年,虽没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对与我有缘分的人还是比较了解的。
“你的前世并非人类,而是一只狐狸,洞府在嵩山上,因那里的和尚忌杀生,是以才容你在那里安心修炼。你在那里参拜天地、享受日月精华近千年,终于在五百年前,得道成仙——即狐仙。
“由于你眷恋尘世的浮华,放着神仙不做,夺舍投生为人,坐了一任安阳知府。后来你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滥杀无辜,被解到京城斩首示众。
“你死后,灵魂下了地狱,饱受那刀山火海之苦。后来,阎罗命你投生为猪,目的是一年后,让你挨那刺心之一刀,以抵那草菅人命之罪。
“你回到冥界后,阎罗并未饶恕你,虽说命你重新转投为人,但在五年后就被家里的人送到嵩山出家,一是彻底闭你尘念,二是让你答谢当年你做狐仙时和尚们不忍伤害你之恩。
“为师的前世乃一名和尚,也在寺里,你是我的小师弟,生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招人喜欢。也许我俩有缘,那么多师弟我一个也不喜欢,唯独只喜欢你。
“在佛界,咱俩尽管苦修几十年,但也未参透佛法,功德得不到圆满,行不了坐化,但却落得同日同时无疾而终——这或许也是一种缘分吧?
“我俩死后,灵魂一块儿去阎罗那里报道。阎罗将我稍加审视,便对我言道:‘汝不适宜修佛,修仙倒是一条正路;汝在阳间学佛法略有小成,可改学道法,继续汝的修为。滁州有一大户人家,姓王,主妇身怀六甲,不日便要产下一女婴,这女婴将在六岁时被道姑收纳为徒,汝可速去投胎!’
“然后,阎罗将你唤到身前,对你言道:‘汝本狐狸,经过千年修炼变成人类,实乃不易,汝愚昧,不加珍惜,才受到了地狱和畜生之苦。尔后,命汝投生为男身,出家为和尚,是想杜绝汝的六欲之念。“‘本王观汝,六根仍是不净,尚待遭遇情魔和伤身之苦。汝先是到金陵秦淮河畔做一名歌妓,老来孤独而死;死后再投生为男身,成人后从戎,两年后战死在沙场;然后再次投胎,变成女儿身,十六岁时被一姓吴的公子玷污,羞愤而死;接着投胎,仍为女儿身,和一个叫孟飞扬的书生结为伉俪。
“‘新婚不久,汝将被一中年道姑掳去,强拉去修道,尔后汝将是一段漫长的修道阶段……此乃天机,本不该对汝等有半点泄露,然则每次生死轮回汝等均会忘记前世之事,倘若未修成神仙,汝等也判断不出来世将要发生之事,是以天机稍泄但也无妨。本王偈语毕,汝速去金陵秦淮河畔!’
“于是,果如烟的一缕香魂去了秦淮河畔,而我则去了滁州那王姓人家投胎。”
玉珠仙子说到此刻停顿了一会儿,目光转向穆一星道:“你的前世姓吴,乃大户人家,虽有些罪孽,但经过及时行善,倒也能寿终正寝;转世后姓孟,叫孟飞扬,因现世恶报,终于不免冻馁而死;死后你投生为蝙蝠,来到我和果如烟修行的这个山洞——就在这儿……”
玉珠仙子说着带他俩走出内室,来到了外间,指着洞顶一个凹陷处道:“便是这里了!原先这里什么都没有,自从我收果如烟为徒后,过了不到一年,突然某一天我发现了一只蝙蝠倒挂在上面。
“我很奇怪,此处相当隐蔽,外面云雾有一百多丈厚,且终年不散,几百年均是这样,蚊虫飞鸟从未见过一个,怎会有蝙蝠出现而且进入洞里呢?我觉得此事太蹊跷,不想贸然驱逐于它。
“这蝙蝠倒也奇怪,似乎不吃不动,也不排便,一直倒挂在那里。过了十年,我受一个道友之托,收了第二个徒弟,即果如烟的师妹奇兰。
“奇兰来此地后,一眼就看到了蝙蝠,非要用剑将它刺下来不可,就像与它有深仇大恨似的。我当时及时劝阻了她,并问她何故如此?她道:‘说不清为什么,一进洞里我就觉得心跳,神不守舍,好像头顶有什么东西要抓我魂魄似的,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东西。’我再一打量蝙蝠,发现它居然动了一下,十年来我头一次见它动弹。
“我十分奇怪,真不晓得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