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站队?不,我选择另开一队! (1/2)

“三大战役还没开始之前,光头任命陈诚为夷洲最高长官,负责夷洲军政事务。”

“陈诚何许人也,黄埔系的中坚力量,光头亲信中的亲信。”

“国府在1948年8月通过发行金圆券开始从民间收兑黄金,同年12月1日下午2点,海星号运送第一批黄金前往夷洲,约合一千三百六十一万两,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白银、古玩、字画等贵重金属、物品。”

“今年5月20日,夷洲颁布戒严令,进入了军管时期,而夷洲在6月15日发行了新台币。”

“从1949年5月到1949年10月,超过60万国府军撤往夷洲,空军约8.5万人,各型作战飞机约400架,海军3.5万人,大小作战舰艇52艘。”

“现在你们又怎么看了?”

端坐上首主位,唐杰不苟言笑的继续道。

‘咯噔!’

听到这些信息,罗秉义、雷浩、刘建安、李擎、庾琨面面相觑。

罗秉义最先开口:“团座,光头这是打定主意扎根夷洲?”

“他姥姥的,我们在前面战斗,他早就把老巢准备好了。”

“这叫什么事?!”

“..........”

雷浩、刘建安、李擎、庾琨纷纷出言,无不义愤填膺。

“呵呵。”

微微一笑,唐杰出言道:“国府在西南大约有90余万兵力,这些军队的素质层次不齐就算了。”

“光看这些军队的成分,白崇禧的桂系20万人盘踞湘、桂,余汉谋的10万粤军在粤作屏障。”

“宋希濂所部连同孙震所部十余万人国府军驻守渝都及湘鄂边界,胡宗南的17万人布置在陕南、甘南、川北一线,谷正伦的4万黔军驻守贵省,还有在西康的刘文辉手中12万川军及在滇东北的李弥3万人,滇东南的余程万4万人,再加上卢叔叔手中的6万滇军及各地方守备滇军约4万。”

“国府军、桂系、粤系、川军、黔军,再加上咱们滇军,这可真热闹,一桌麻将都坐不下。”

“反观解放军,势如破竹,军民一心,武器装备已经不逊色于国府,60万打90万,优势在谁那里,一目了然,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国府还有希望吗?”

话音落下。

整个办公室陷入了一片沉寂中。

罗秉义、雷浩、刘建安、李擎、庾琨面色极为凝重。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结局,第一,跟着国府继续打,运气好还能去夷洲。”

“第二,弃暗投明,归顺那边,只是过去的那些生活就不能再继续了。”

“那边讲究艰苦朴素,各家土地都得交出去,清清白白做人。”

接着,唐杰将两条路摆在了众人面前。

可在场的五人都陷入了挣扎中,放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要,跑到夷洲那个小岛上,下半辈子也许都回不来大陆了,谁愿意呢?

如果就地跳反,倒也算将功折罪,那边不会区别对待,但他们谁家不是当地的士绅豪族,把土地、家产都交出去分给贫苦大众,过去的荣华富贵都化作云烟,谁又甘心?

“我实话告诉你们,卢叔跟那边早就有联系,不出意外的话,已经在筹划改邪归正的事情了。”

“什么?”

听到这里,在场五人愈发震惊失色,不知所措。

“团座。”

“您把我们叫到这里来,不单单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事情吧。”

“您是不是有别的想法?”

特务连长庾琨目光灼灼的望向上首的唐杰。

其它人后知后觉的看了过去,一个个瞩目唐杰,想要从他口中得到确切的消息。

“我唐家在会泽也算是声名远扬,族人数百,家底殷实。”

“真要是把这些全都交出去,我必然不愿。”

“可要我跟着光头跑到夷洲,留连海外,我也不愿意。”

“我滇军从清末开始,陆续参加辛亥、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抗日战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滇西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华夏山河。”

“我父唐继尧在位,川、滇、黔三省一体,如有臂使,何等辉煌了得。”

“如今全省尚有十万滇军,天下何处不能去?”

“中南半岛小国林立,英、法、美等国纷纷插手,华人华侨众多,这些可都是天赐良机。”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与国人刀枪相见,徒自耗费炎黄子孙性命,开疆拓土,扬威域外,不好吗?”

“你们觉得呢?”

环视众人,唐杰已然起身,面色凛冽,透着一股莫名的杀机。

既然他已经表明了态度,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