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十支蹴鞠队 (1/2)

第二日,赵祯在延乐宫中,又见到了匆匆赶来的马季良。

这位刘太后的之兄刘美的女婿,刚从扬州风尘仆仆地赶回。

“扬州事如何?”

“回官家,一切向好,各商会的矛盾也平息下去了。”

前些日子,扬州的商会爆发了一些冲突,马季良作为赵祯的特使,前往扬州调和。

现在各个家族的商行都在发展,有些冲突在所难免。

马季良作为赵祯在商业上心腹,去扬州也是给足了这些商人的面子。

“朕今天有要事跟你说!”说着,赵祯很严肃地屏退了四周。

然后跟着马季良说起他的私学计划。

……

“官家是让我全程资助好这些格物学院的学子?”马季良没有管这些学子做什么,他也不是太在乎。

当然,他也不敢外面乱说。

“没错!保证他们生活舒适、安全!”

“而且,记住此事与朕,还有你,都没有一点关系。”赵祯很严肃地看着马季良。

“没问题!放心!”马季良听了赵祯的警示,立即认真地点了点头。

似乎怕赵祯怀疑,又拍拍自己的胸脯。

“好!”

赵祯也不多废话。

这些事若是都办不好,这马季良也算是混到头。

误了他赵祯的大事,他赵祯也不用留着这个家伙了。

现在南洋正在开拓之中,正好缺人手,扔过去那边待上四五年,能不能回来全看造化。

“蹴鞠联赛如何了?”趁着这位大宋蹴鞠协会主席在,赵祯顺势问起了蹴鞠的事情。

自从上次看完比赛之后,赵祯就没有再去关注蹴鞠了,即使是第一届联赛的决赛,他也没去再看。

一切都是马季良在组织负责。

而听到赵祯在问自己蹴鞠的事情,马季良浑身一震,来延乐宫之前,他就猜到了赵祯会问他此事。

所以他也备好了奏报。

而且,这一年来,他在蹴鞠上,也的确很是用心,颇有成果。

“回禀官家,这一年来,微臣已经建立了十支蹴鞠队,同时建有十座蹴鞠场。”

说到这里,马季良就想起了这一年来的苦和累。

简直一言难尽。

“十支?不错!”赵祯很是肯定了马季良的成就。

他也清楚,这事就是无中生有,借鸡生蛋的活。

马季良只花了一年,就组建出了十支蹴鞠队,相当出色了。

“哪十支?”赵祯询问道。

“禀官家,开封府一共四支,分别是开封汴河队、开封龙津桥队、开封齐云队、开封奔雷队!”

“开封城之外,臣又组建了六支球队。”

按照赵祯的意思,这联赛乃是大宋蹴鞠联赛,所以蹴鞠队不能仅仅只有开封府有。

不然那岂不成了开封蹴鞠联赛。

“这六支蹴鞠队,大名府、应天府、河南府、京兆府、颍昌府以及汝州,各有一支。”

马季良在东京附近的六个州府,又找到了当地的商会和官员,同时联合了一些东京城里的商会,组建了六支球队。

组建了六支球队后,又在当地兴建了蹴鞠场。

这样,大宋足球联赛也就初具规模了。

不过这些球队也还是仅仅围在首都附近,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毕竟现在交通不方便,能按照官家设定的联赛机制踢的,只能是东京周围州府的球队。

若是广州也组建一支球队,那单是来东京参加一场比赛,都要走上月余。

听着马季良的汇报,赵祯也颇为满意。

“现在观众如何?”赵祯又问起了观众情况,他记得当初自己去看蹴鞠,现场空了很多位置。

也许是北宋的人们不喜欢这种新式蹴鞠。

但,马季良接下来的话,让赵祯大吃一惊!

“官家,从夏季开始,每场蹴鞠,场场爆满!”

“观众甚是满意!”

马季良讲到这里,也精神起来了。

这看蹴鞠赛,在东京城都成了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了。

“场场爆满?”赵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话,这大宋朝的百姓,应该也都是汉人吧。

他记得一千年后的人,似乎很少很少能让一场国内球赛现场爆满。

除了当年的广州队……

那个他依稀能记得的。

“是的,官家,东京的百姓,都非常喜欢蹴鞠呢……”马季良向赵祯描绘着东京城百姓观看蹴鞠的情况。

当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